非洲大湖地区族群政治探源

作 者:
赵俊 

作者简介:
赵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西亚非洲

内容提要:

非洲大湖地区不但具有族群政治的显著特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非洲大湖地区在历史上发展出相对成熟的王权体系,素有官方“修史”和群体分类实践的传统,具体体现于内容丰富的口述传统。但当地社会群体并没有卡斯特体系中那种严重的排他性,且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明显的流动性。19世纪下半叶,西方探险家和传教士进入非洲大湖地区,对该地区诸王国和社会的认知构成了一种以“原住民主义”为本质特征的殖民话语,并对后续的殖民统治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进而重塑了非洲大湖地区原有的群体分类实践和历史进程。面对殖民主义,绝大多数非洲统治精英决心维护主权和独立,但具体应对策略不尽相同,既有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又有各自的政治调适方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族群政治化,非洲大湖地区族群政治最终形成。族群政治未必注定会导致族群冲突,但无疑给独立后非洲大湖地区国家在处理族群关系和制定族群政策上带来巨大挑战。族群政治是20世纪90年代非洲大湖地区爆发大规模族群冲突的背景,也是今天刚果(金)东部地区冲突的根源之一。只有把族群政治纳入合理的现代政治框架下,非洲大湖地区实现政治稳定和自主发展才有可能。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3 年 08 期

字号:

       作为历史地理概念,非洲大湖地区素以独特地形、历史上相对成熟的王权体系和群体分类、各大群体的分化和对立而著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自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以来,非洲大湖地区一直是非洲安全热点地区,也是非洲族群政治研究的主要聚焦点之一。族群政治泛指所有与族群相关的政治现象,具体包括:族群关系的政治规范,即处理族群关系所遵循的普遍价值和规范性原则;族性(ethnicity)与权力的关系;族群冲突的解决方式;族群政策的政治逻辑。①就此而言,非洲大湖地区的族群政治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末逐渐成型。1957年的《胡图人宣言》(Bahutu Manifesto)和1959~1961年的卢旺达革命(muyaga),是非洲大湖地区族群政治成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②尽管相关研究把非洲大湖地区族群政治的起源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甚至追溯到殖民者入侵前,但往往流于史实的罗列和片段式分析,总体上缺乏对于族群政治形成“机制”的理解,也就是说,现有研究侧重于非洲大湖地区历史的断裂处,而对非洲大湖地区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所忽视。③学术界关于殖民者入侵前非洲大湖地区的王权体系、群体分类、社会组织存在诸多争议,如关于胡图人(Hutu)、图西人(Tutsi)的起源、殖民者入侵前的胡图人、图西人究竟是不是不同的种族/族群、尼金亚王国(Nyginya Kingdom)④究竟是不是“畜牧封建主义”(Pastoral Feudalism)国家、契韦齐帝国(Bacwezi Eempire)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与否,等等。相关历史考证与文化解读也多有不完备或矛盾之处,这也是今天关于非洲大湖地区的历史叙事常常出现概念泛滥、立场偏激现象的重要原因。⑤与绝大多数研究一样,本文也将尼金亚王国作为重点分析对象,这不仅是因为胡图人和图西人的分化和对立在非洲大湖地区的表现最为典型和明显,以及卢旺达在1994年爆发种族大屠杀,而且还因为非洲大湖地区尤其是刚果(金)东部地区的冲突至今也受到胡图人和图西人的分化和对立的影响。探究族群政治形成的根源,无疑有利于我们理解非洲大湖地区国家独立后的族群冲突,也有利于我们理解今天刚果(金)东部地区冲突背后族群政治的性质和历史脉络。

       一 大湖地区传统的群体分类与流动的身份认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大湖地区的主要王国有:布尼奥罗王国(Bunyoro)、布干达王国(Buganda)、安科莱王国(Ankole)、托罗王国(Toro)、尼金亚王国、卡拉圭王国(Karagwe)。关于这些王国的立国年代,史学界充满争议。不管如何,非洲大湖地区的王权体系到19世纪仍在蓬勃发展,这是一个基本史实。名之为王权体系,是因为这些王国具有君主制的标准属性:有掌握最高统治权的君主和接连不断的王朝统治;王权体系背后有当地宗教支撑;相对统一的财政、军事、司法制度。除了这些标准属性外,非洲大湖地区王权统治的建立还有一个相对独特的标志物——王鼓。⑥王鼓在非洲大湖地区的王权体系中的地位极高,几乎是国王的化身,也是王国境内各大群体超越各自身份认同,进而形成统一身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族)的象征。显然,王权体系建立在社会等级秩序基础之上,而社会等级秩序的形成又离不开群体分类实践。要了解前殖民地时代的群体分类,非洲大湖地区丰富的口述传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或许也是唯一的窗口。

       (一)口述传统中的社会群体

       在西方人到来前,非洲大湖地区的干达语(Luganda)、基隆迪语(Kirundi)、卢旺达语(Kinyarwanda)等本土语言尚未发展成为书面文字,但是非洲大湖地区诸王国早已形成一整套王权制度,包括王位继承制度、赋税制度、军团制度等。在文字出现前,与非洲其他地区一样,口述传统也是非洲大湖地区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非洲大湖地区有丰富的口述传统,其中以尼金亚王国的口述传统最为丰富,也最为系统化⑦,甚至还在口述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政治制度,即乌布维鲁(Ubwiru)制度。

       殖民者入侵前,尼金亚王国有一个特权群体,即维鲁(Bwiru),他们守护着王室秘典,即乌布维鲁。维鲁的权力很大,甚至还有两位维鲁受封为大维鲁王(Umwiru-king)⑧,并配有专属王鼓。一般而言,维鲁出身于特定氏族,但国王也会把有些酋长、有功之臣提拔为维鲁,可谓世袭制和选拔制并行。乌布维鲁既相当于一部法典,又相当于一部王国“官史”(包括立国神话),涉及王国时代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规范。“官史”修撰有制度性保障,而且其本身也是王权体系的一部分。非洲大湖地区诸王国的立国神话是当地口述传统的重要内容,也都直接或间接涉及群体分类。卢旺达历史学家亚历克西·卡加梅曾说乌布维鲁里面“一个音节也没有变过”,但口述传统的确深受王权政治影响。⑨史学界在口述传统的史料价值方面存在争议,但大都认为可以从口述传统中提炼出相对确切的文化信息。

       尼金亚王国的立国神话大体如下:“基格瓦(Kigwa)从天上降落凡尘,有三子:小胡图(Gahutu)、小图西(Gatutsi)和小特瓦(Gatwa)。为挑选继承人,基格瓦决定考验其子,让每个儿子晚上都看守着一罐牛奶。次日,基格瓦发现:小特瓦喝掉了牛奶,小胡图睡觉时打翻了牛奶,唯有小图西一整夜守护着牛奶。由此,基格瓦认定小图西为继承人,小胡图为奴隶,小特瓦则沦为贱民。”⑩

       布隆迪王国的立国神话有上百个版本,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版本大体如下:“坎巴兰塔马(Cambarantama)是亲王贾布韦(Jabwe)和王后恩索罗(Nsoro)的私生子。贾布韦和恩索罗把坎巴兰塔马寄养在布哈(Buha)国王鲁辛达的王宫里,坎巴兰塔马替鲁辛达看护牛群。几个占卜师来到布哈,说出坎巴兰塔马的真正身份。于是,坎巴兰塔马同几个占卜师一道离开布哈国王的王宫。抵达恩科马(Nkoma)山后,坎巴兰塔马献祭了一头公牛,并把公牛皮盖在白蚁丘上,随后公牛皮下传出一些声响,原来是有一条大蛇想要逃跑。这也就是布隆迪王鼓的第一次亮相。此后,坎巴兰塔马改称恩塔雷(Ntare)……一路奔向恩科马山顶,并在途中建造了布隆迪王国的几座都城。”(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