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23)02-0014-10 欧洲历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在欧洲近代历史上,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三大思潮塑造了欧洲的现代性。的确,19世纪欧洲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对社会正义的诉求中,塑造出了一个将自由与平等相结合的福利社会。因此,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种具有核心性与枢纽性的思想体系,而且也是理解欧洲现代性形成的重要思想观念。正由于此,亟须重视对欧洲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考察,思考这一思想遗产对于历史与当下的价值与意义。 如何研究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并确立起一个基本的学术立场和研究视角?先行梳理与反思学术研究状况将会有助于我们明了学界的研究进展,找寻到自身研究的定位,以及未来究竟如何创新突破。 在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中,作为社会主义思想起源地的欧洲,学术界依然非常重视,新作不断出现,仅仅在最近十余年间就陆续出版了一些新作。①这里以英语世界的三本著作为例来说明国外学者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新颖的研究范式。一是Mark Bevir的《英国社会主义的形成》(The Making of British Socialism),此书作者为著名的欧洲思想史研究学者。在书中,作者从历史性,特别是历史语境出发探讨英国社会主义的形成历程,为此,作者专门安排了两个章节涉及这一内容,一是绪论,题为“社会主义与历史”,然后为第一章“维多利亚的语境”,由此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思想史的框架中来考察社会主义思想。在随后的各章中,作者将社会主义思想家分为马克思主义者、费边社会主义者、伦理社会主义者等几种类型,并按照这些类型选择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家展开研究。另外一本为Robert Stuart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实践: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的观念、阶级和社会主义》(Marxism at Work:Ideology,Class and French Socialism during the Third Republic)②。尽管此书出版较早,似乎有过时之感,其实不然。作者从劳工史出发,将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同时,按照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从话语这一路径来展开,因为话语代表了符号和实践指向,并组织社会实践和社会再生产。同样,作者不仅依靠文本,也查阅了很多档案资料,并将思想与社会、观念与实践相结合,使得此书更具有“历史性”。三是Peter Gurney、Kevin Morgan和Ophelie Simeon主编的《19世纪社会主义的当代思考》(Contemporary Thought on Nineteenth Century Socialism),这是关于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文献资料集,共四卷,厚达一千余页。除了主编们撰写的序言之外,还收罗了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文献资料,很多是我们不太惯常提及的社会主义思想家。 如果要从整体上来概括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的话,可以发现尽管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有着自身特定的国别色彩,但还是呈现出这样一些共有的特点,展现了这一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向。第一,从思想史研究的历史语境出发,对社会主义诸项理论原则展开研究,从而在历史中展现与思考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第二,开始突出个案研究,重画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思想肖像,进而丰富与重建社会主义思想谱系的系统性;第三,展开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从而更能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第四,在研究材料上,更突出思想家的文本和其他多样化的原始资料,如报纸期刊、个人日记、通信以及档案资料等。 由此作为一个学术坐标,可以用来反观国内学界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按理来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应该是我们的强项和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可以说,已经放弃了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直到2000年之后,学界才又开始关注,例如出版了10卷本的《社会主义通史》,③近500万字,前三卷主要涉及欧洲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此书是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代表着中国学者的学术水准,当然也体现了目前学界对欧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一种类型。值得欣喜的是,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研究中,近年来一批青年学者以其特有的学术敏锐性闯入了这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较有新意的研究成果。④ 如果从理论和方法论层面来进行概括的话,目前的国内学术界,大体上可以看到泾渭分明的两种研究模式。一是侧重于在思想观念上的研究,注重对文本自身的思想逻辑进行分析,努力揭示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家们的思想内涵与意义,缺点是没有将思想和历史进行很好的结合。二是目前历史学界年青一代聚焦于一些个案研究,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挖掘较为深入,但由于未能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来展开个案研究,从而影响了对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系统性理解。 在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首先应当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观念,然后形成为社会思潮,它是一批思想家们思考的结晶。因此,思想性极强,理论具有体系性,同时批判性很浓,又带有极强的修辞性,极具感召力。如果阅读欧文、傅立叶和蒲鲁东等一批思想家的论著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同样,这些思想家并非仅仅是在书斋里进行逻辑推理,而且也是为着时代的关切而不断展开论辩。例如,欧文就和约翰·布伦德利(John Brindley)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论辩,留下了富有价值的宝贵资料。⑤因此,呼应着国际学术界思想史研究的主流,结合中国自身的研究资源,我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应该在这样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研究,二是从思想史维度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研究,按照思想史的学术规范来展开,将对思想观念价值性意义的提炼思考与历史性规范原则融合在一起。⑥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这两个维度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有机结合。可以说,实现思想的历史性考察将是避免对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意识形态化”曲解,回归学术性研究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