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用聪明和智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幸福,与我们共享着生活中温暖的季节。 在创意中拓宽孩子的思维 一天,我拿着小罐子对孩子说:“我送你一罐春天。”他高兴地说:“爸爸,春天怎么在这个罐子中呢?”我认真地说:“不信吗?那咱们一起打开罐子看看吧。” 我把手伸进罐子,拿出一张张小纸条,整齐有序地摆在桌子上,按照顺序看图说话:“第一幅图是蓝天白云,第二幅图是牧羊人在挥鞭歌唱,鱼儿在溪流中欢跳畅游。”我边讲边伸出了双臂,学着鸟儿在飞翔,模仿鱼儿在游动,绘声绘色的表演惹得孩子大笑起来。当我说到最后一幅图上的小鸟和在微风中摆动的柳枝时,他问我:“这幅图里有故事吗?”我说:“有啊,你看小鸟在春风里唱歌,唱得柳枝在风中为它摇曳,唱得白云为它飘动,唱得人们驻足倾听,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很美的景色?”他又问道:“这么美的景色为什么要我闭上眼睛呢?”我笑着说:“在家里只能想象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景象。”孩子却说:“那不一定!妈妈在阳台上种植的那些花草,就像个春天的小花园。”我愣了一下,他竟然能联想到阳台上的那些植物。 我想:只要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动动脑筋,有独特的创意,那么,孩子就会跟着你的思维去思考和想象,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思维空间也会得到拓展。 在答疑解惑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天晚上,我和孩子坐在阳台上欣赏着明月。他突然问我:“爸爸,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像镰刀一样啊?”我说:“这是一个天文问题,你以后通过学习就知道了。”“现在就要知道!”他满怀兴趣地摇着我的肩膀。 于是,我拿来纸和笔在上面先画两个圆,分别标注着地球和月球,然后从每月的30日开始讲起,那些他根本就听不懂的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概念我全都搬出来了。他听完后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看着孩子,我笑着说:“等你长大了,学的知识多了,自然就知道了。”他说:“爸爸,那你做地球,我当月球好吗?”我说:“好啊!怎么做?” “我绕着你转,你说那些我听不懂的名称吧。”他说完后,我们从标注着30日的那个点开始,我边走边讲着月亮的变化情况,孩子用小手和身体模拟出不同形状的月亮。当到了15日时,他高兴地说:“我的月亮圆啦!” 我本以为关于月球的问题就此结束了,没想到一天我下班回家,他拿出一辆形似月球车的玩具给我看,我惊讶地问:“这是你做的吗?”他说:“这几天电视里一直在播放月球车的新闻,我想着自己也应该有辆这样的车,以后用来登月。”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世界上知识最多、最能解答他们问题的人,我们在解答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给孩子正确答案的同时,引导他积极开动脑筋,激发孩子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的兴趣。 在表演故事中提高孩子的能力 孩子们的读物大多是有拼音的文字书籍,文中多配有许多动物的图片和简易的山水画。如果让故事情节“动”起来,不仅会更加吸引孩子,而且能使孩子记忆深刻。和孩子在一起时,每当我讲完一个小故事,就让孩子用自己的圣诞帽、木枪、玩偶等作为道具,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如果故事里有两个或多个角色,那么我就是那个“坏蛋”或者多个角色的表演者。 一次,讲完童话《小熊春游的故事》,孩子让我一会儿戴上妈妈的头花,扮成美丽的小蝴蝶,一会儿变成小山羊,一会儿又是小白兔,一会儿又学小鸟……他还不断地提醒我,别忘记看看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的朵朵白云,俨然一个导演,文中内容他大概能记住85%以上。晚上,他又写了小短文《春天的故事》,把花鸟、草地和蓝天白云描述得异常生动,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小短文被一家儿童刊物采用。看着捧在手中的样刊,孩子说:“爸爸,‘动’起来的故事真的能增强我的记忆。像《两只蝴蝶》《小马过河》,我现在都能讲出来。” 是的,在“动”起来的故事中,主人公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既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又能锻炼孩子的表演能力,父母也能尽早发现孩子在学习和记忆中的潜能。 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影响和引导着孩子健康快乐的发展,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孩子的特长,不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陪孩子一起快乐学习成长的同时,也享受着不一样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