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三重逻辑与现实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名,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曹林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青年发展论坛

内容提要:

党团关系的历史进程是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余年来,党团关系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初步确立阶段、重新确立阶段、巩固与曲折发展阶段、恢复与制度规范化阶段、改革创新发展阶段。党团关系发展遵循三重逻辑,即党的绝对领导与党领导下共青团的相对自主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以党带团与以团助党相统一的历史逻辑、政治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实践逻辑。党团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启示我们,要加强党对团的领导,以党建带动团建;要强化团为党育人的功能,确保党的红色江山后继有人;要把握党团关系的内在一致性,构建新时代党团关系。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字号: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青团血脉同根于中华民族,信仰同源于马克思主义。党团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百余年的复杂历史进程。系统梳理和回顾党团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和揭示党团关系发展历程的三重逻辑与现实启示,不仅是推进党团关系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新时代党团关系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和党的青年工作,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要。

       一、党团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解析

       一百余年来,党的初心使命和团的政治责任,在不同阶段的历史进程中主辅有序、密切联动、同行共进。根据党团关系发展的历史特征,其历史进程主要可以从五个阶段进行梳理和研究,分别是初步确立阶段、重新确立阶段、巩固与曲折发展阶段、恢复与制度规范化阶段、改革创新发展阶段。

       (一)初步确立阶段

       党团关系历史进程的初步确立阶段,是指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至1936年10月改造青年团前夕。

       在党、团组织初创时期,党团关系经过初期的探索逐渐确立下来。1919年五四运动后,为了更好地团结和发展进步青年,各地在建立党的早期组织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地方社会主义青年团。[1]其中,1920年,陈独秀等在计划建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青年的作用。于是党的上海发起组指定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负责筹建青年团的工作。[2]“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3]随后,在当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北京(1920年11月)①、武汉(1920年11月)[4]、长沙(1920年底)②、广州(1920年11月)[5]先后成立了地方社会主义青年团,形成了早期各地方独特含混的党团组织关系。这一时期的党团关系处于创建和探索初期阶段,地方党团组织关系并不明确,没有文字上的规定。[6]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党中央和各地党组织派了许多党员去加强团的工作,[7]表明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十分关心青年团工作,党与团在建党建团初期就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关系。[8]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5月青年团一大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但是没有正式确定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关系。[9]根据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团在“普通政治运动方面”,应在“共产党协定之下”。同时,“两团体在各级组织中有互派代表的必要”[10]。党的二大第1次明确了党团关系为“协定”和“互派代表”的关系。根据1922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的第十七号通告,规定“除了政治上的主张须与中国共产党协定以外,社会主义青年团有完全自主之权”。③文件中的表述虽与共产国际规定并不完全一致,但实际上团的各项政治斗争都是处于党的领导下的,此时党对于团的领导关系体现在组织运行中。1923年8月团二大通过了《本团与中国共产党之关系的决议案》,规定党与团必须要有最大限度统一及最严格的集中。④根据《关于共产国际与共产少年运动决议案》,“规定”将团中央第十七号通告中党团间的“协定”关系改为团在政治上“服从”于党,党对于团的领导首次正式以文件形式确立下来。

       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了《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指出“C.P.与S.Y.应发生亲密的关系,这是很重要而且必须的”[11]。大革命失败后,团中央于1927年12月6日发布了第六号通告,指出应“加强党对于团的指导”⑤。为进一步确立党团关系,党中央和团中央于1928年1月21日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通告》(第二号),指出“各级团部应服从当地党部的指导”⑥。1928年7月10日,在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中,增加了“与共产青年团的互相关系”这一章节,规定“党与青年团的各指导机关中(从支部至中央)均应互派代表,交换发言权同表决权”,党团关系首次以党章的形式确立下来。同日,在党的六大通过的《关于共产青年运动的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案》)中提出,在革命运动中,团是“党很有力的助手”,标志着党团“助手”关系的确立。《决议案》同时指出党与团的关系应当是:团在党的政治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有完全组织上的独立性。[12]随即,团的五大将这一党团关系正式写入团章,并增加了“服从他的章程和纲领”的表述。这一时期,党团之间的“助手”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服从”关系确立起来,直至1936年11月,党中央决定改造共青团。

       1920-1936年间,党团关系初步确立阶段的发展历程表明,党团之间的“助手”和“服从”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确立下来的,而是经过初期的探索才逐渐形成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早期党团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和行动基础,而且构建了早期党团关系的组织基础和逻辑框架。

       (二)重新确立阶段

       党团关系历史进程的重新确立阶段,是指1936年11月开始改造青年团至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立。

       根据外部革命形势的变化,为吸引和组织广大青年群众参加到救亡运动中来,193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提出根本改造共青团。[13]同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并公布了《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法(草案)》。[14]1937年4月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暂时作为各地青年救国会的最高领导机关,[15]标志着青年团改造的完成。会后,共青团中央机关停止了工作,中共中央设立了青年部,指导全国青年运动,[16]党团关系在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层面发生较大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