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创新视域与理论阐释

作 者:
任平 

作者简介:
任平,哲学博士,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苏州 215031)。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自主知识体系:其一,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展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之新,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其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内在关联应当成为马哲史研究的重大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以新时代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深刻解答了关于现代化的“马克思之问”“列宁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其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之新和道路之新,不仅创造了与世界多元现代化类型和道路并在的一元,更是一种具有历史超越性和先进性的创新形态。其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新源于道路之新,我们不能脱离道路之新对本质之新单向度、固化地予以阐释,要动态地、辩证地加以把握,全面揭示本质之新和道路之新对以往被超越的现代化老路内在矛盾的扬弃和发展的构序,进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19;B024;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20(2023)01-0005-10

      DOI:10.14086/j.cnki.wujss.2023.01.00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渐次深化、不断推出的重大论断、科学概括和创新命题。其中,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建党百年来,“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3]。我们需要深度考察和把握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表述,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科学含义,进而全面系统阐明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以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深刻解答了关于如何超越以资本逻辑宰制的西方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之问”“列宁之问”,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应成为马哲史研究的重大主题。其三,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之新,不可限于坚持与世界多元并在的一元,更应视为一种具有历史超越性和先进性的创新形态,谱写了世界现代化新历史。其四,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脱离道路之新对本质之新的现实的和历史的规定性,要全面揭示本质之新和道路之新如何对以往被超越的现代化对象内在矛盾的扬弃和发展的构序,进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

      一、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理论构建与方法论自觉

      从深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的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理论把握的两重推进:一是在内容着眼点上,从着重阐释道路之新深入推进到全面阐明本质之新;二是在理论表达形态上,从着重考察道路之新理论进展到全面阐释现代化之新,全面构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之新为轴心的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构建,构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理论创新的核心要义。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核心要义,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如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关键。

      所谓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是指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不同于别的现代化的现代化之新的体系,包括中国类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自主道路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内容的系统理论表达。这一理论表达指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道路之新,而且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类型、本质,具有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战略布局和实施方案,自主道路和文明形态等,构成了全面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理论上,这一现实的创新体系经过从道路之新到本质之新再到现代化之新的全面表达,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开辟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的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类型的分型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新类型论的着力点在于,要坚决打破在现代化类型学理解上的“西教条”“东教条”或“老教条”。强调现代化绝不等于西方化,是指虽然以资本逻辑为中轴的西方式现代化是在现代化世界史上第一个、原生态的类型,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等于西方式类型即“西教条”,具有创新性和超越性。强调现代化也不同于“东教条”,是指虽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西方式资本现代化类型一统天下格局、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类型,但是其后的发展走入僵化教条的陌路,最终导致剧变。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全盘苏化”的结果即“东教条”,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中创造了具有创新性、超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中国式现代化更不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那种现代化“老教条”的再现。作为全球现代化类型中的一元,具有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是开创了具有独特本质和中国特色的新类型。中国式现代化新类型,在世界历史中已经出现的林林总总、多元形态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一元。当然,要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分型,需要在多种分型比较中仔细分析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类型的核心环节、主要本质、主要特色等方面才能完整把握。其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类型目标模式的理论表达。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模式的经典表述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集中标志着自己的本质,即鲜明地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目标站在了时代最前沿,集中体现着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最新趋势,代表人类新文明最新追求,引领世界潮流发展,呈现全面的“五位一体”的崭新目标,充分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性、时代性、全面性、先进性和引领性。其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的理论表达。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类型具有的中国特色: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3]。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对上述中国特色的在场根据、基本含义和主要特点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至于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九大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3]限于篇幅,对上述问题的解析需要另处专论,故在此不需详述。其四,道路之新论。要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中国逻辑和文明逻辑等方面加以深度阐释[4]。其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和主导理念,“现代化为了人民、现代化依靠人民、现代化成果让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宗旨。其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实施方案,包括“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的实施策略,等等。其七,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