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铁路与沿线区域经济变迁(1912-1937)

作 者:

作者简介:
翟戏娟,嘉兴南湖学院讲师;陶荣,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大学人文学院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嘉兴 314001)。

原文出处:
民国档案

内容提要:

1909年全线竣工的沪杭铁路,便捷了沪杭两地的交通及经济、人文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交往互动,同时,也使铁路沿线市镇货物、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使城乡和区域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对传统市镇格局和民众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浙北的交通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文化较为活跃的区域,沿线区域的交通、经济、生活方式及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该区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过程,现代化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变迁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09年7月,沪杭甬铁路沪杭段正式通车,9月正式营运,最初设上海南站、龙华、新龙华、梅家弄、莘庄、新桥、明星桥、石湖荡、枫泾、嘉善、嘉兴、王店、硖石、斜桥、周王庙、长安、许村、临平、笕桥、艮山门、南星桥、闸口等22个车站,其中浙江省境内共13个车站;甬曹段于1913年12月通车,最初设宁波、樟桥、洪塘、慈溪、叶家、丈亭、蜀山、余姚、马渚、五夫、驿亭、百官、曹娥江等13个车站。①1914年10月,沪杭与甬曹两线实行统一管理,改称交通部直辖沪杭甬铁路。②沪杭甬铁路本应是一个整体,但可惜的是北线沪杭段和南线甬曹段(后为萧山至曹娥江段,于1937年11月建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接轨,直到1936年秋钱塘江大桥完工(完工后并未立即通车)③,沪杭甬铁路才算真正连为一体。但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沪杭铁路为日军占领。

       作为连接上海和杭州的交通大动脉,沪杭铁路的开通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然而,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尚无一本对沪杭铁路本身进行详细考察的扛鼎之作④,研究沪杭铁路的论文则主要关注沪杭甬铁路借款、汤寿潜铁路思想等问题⑤,对于沪杭铁路在民国时期的作用,学界较少涉猎。基于此,本文利用方志、档案、民国报章、私人笔记等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以沪杭铁路开通与运营为例,探讨沪杭铁路运输对于沪杭区域资源整合的作用,从而揭橥沪杭铁路与沿线区域经济变迁的内在关联。

       一、调节:货物运销与城乡发展

       沪杭铁路在城乡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在城乡货物运销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对沿线地区共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铁路运输调整了城乡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促进农产品对城市输出与城市工业制品对农村输入的双向流动。

       货运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茶叶、粮食、土特产等。从运输品的价值来说,茶叶是大宗商品。浙江的茶叶产地主要有四处,种类则以产地而得名:第一为杭湖茶,主要出产于杭市、杭县、余杭、临安、长兴等地;第二为平水茶,主要出产于绍兴、新昌、上虞、余姚等地;第三为温州茶,主要出产于温岭、永嘉、平阳、丽水等地;第四为分水茶,主要出产于分水、淳安、开化等地。⑥产地的分散和产量的差异造成了运输的困难,使茶叶的销售大受局限,不利于其商品化。但在铁路开通之后,这一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1933年,通过沪杭甬铁路运输的茶叶总量已达20776吨,平均每天要运载56吨,茶叶运输一项的进款达到了131201.85元,超过了沪杭甬铁路全年货运进款的四分之一。⑦其中沪杭线的南星桥、闸口又是茶运集中的站点,这两个站点1932年运输了近12000吨茶叶;1933年运输了13000余吨茶叶。这些茶叶大都转运到了上海。⑧高效的铁路运输提高了茶叶的商业化水平。由于供货量较充足,货源得到了保障,杭州城内随之出现了不少茶庄,知名的有清河坊的翁隆盛、羊坝头的方正大、仙林桥直街的茂记茶号等。⑨

       “民以食为天”,稻米是沪杭民众的主要食物。但上海本地产米极少,食米大都来自他处。从1932至1933年的统计资料来看,上海每年大约需要食米600万石。在沪杭铁路开通前,上海食米主要依靠江苏、安徽两省供给,运输方式一般采取内河水运,运输工具以各类帆船为主,但帆船的运载量不大,大一些的帆船可运300石,小一些的就只能运160石左右,效率不高,需费较昂。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沪杭铁路同京沪、津浦铁路实行了联运,由铁路运来的食米比重在1932年时达到了90%。⑩

       杭州市亦属于食米无法自给、需要大量输入的地区。1933年,杭州的人口数为524012人,年需米约150万石。(11)沪杭铁路沿线的硖石、嘉兴和嘉善属于产米较丰的地区,通过铁路从这三地运入沪杭的米量颇为可观。1932年,嘉善输出的食米大约占沪杭铁路运米量的66.8%;而在1933年,硖石输出的食米大约占沪杭铁路运米量的60.6%。(12)

       铁路运输降低了食米的运价。例如从硖石到杭州一般只需2小时,运输费用为每吨0.73元(13),到了1933年津浦、京沪、沪杭甬铁路联运之后,食米的运价又降低了15%,每吨只需0.62元。(14)运输成本的下降自然能够反映到食米的零售价格上,1934年杭州主要食米每担价格在9-9.6元(15),而当时杭州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大体上在15至20元。(16)充足的食米供应使得杭州出现了如羊坝头、仙林桥、笕桥等几大食米市场,市场的不断出现增进了食米的商品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产品的生产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杭州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之地,土特产众多,不少闻名遐迩。西湖藕粉“香飘万里,口感如脂”,深受各地客户赞誉;西湖和湘湖有莼菜,除了杭州并无别处出产;位于杭州西北的法华山、余杭等地都是笋的出产地,其中以法华山出产的品质最佳……这些土特产有一些共同点:第一,出产不多,产量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大小年现象相当明显,如莼菜1933年出产了9万瓶,1935年仅出产4万瓶(17);第二,保存时间大都不长,如杨梅采摘之后,在没有冷藏的情况下至多能保存5天,春笋在挖出后如不及时食用,容易失去鲜嫩口感;第三,运输要求较高,在传统运输模式下,这些土产大都无法运抵稍远的区域。而当津浦、京沪、沪杭甬铁路联运之后,藕、莲子和新鲜竹笋之类的土特产可在收获后就近运至沪杭路所经车站,然后通过火车快速地分销沿线各地。(18)因此,在交通运输工具还不甚发达的时代,采用铁路运输是这些土特产扩大销售范围、缩短运输时间、保障运输安全的有效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