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22)04-0037-08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22.04.006 关于色彩问题的讨论是山水画领域专家学者对于金碧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由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代表的金碧山水一派,画面色彩浓郁而典雅、金碧辉映,其色彩体系有着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基础。唐代金碧山水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首座高峰,宋、元、明、清青绿山水来自其直接传承和演变。金碧山水主要色彩包括蓝、绿、红、黄、白、褐、金等,形成一套缜密丰富的色彩体系,“金碧辉煌”“色彩绚烂”是其最重要的画面特征所在。然而,其色彩体系并非一蹴而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美学积淀。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我们从科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不同学科对于金碧山水进行多角度深入研究提供了途径。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表现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它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有着密切联系。金碧山水画色彩体系的文化基础是复杂而深刻的,从早期“五色”色彩观念体系到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中的“随类赋彩”色彩应用方法,其核心基础来自于中国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创作实践,同时又融合了佛教美术及中亚西亚玉石、金银器物中的青绿和金碧辉煌的色彩因素。因此,金碧山水色彩体系不是某一方面思想观念单一的呈现,而是一个复杂结构和系统的整合。对于这个结构和系统的解构与解读是我们揭开金碧山水色彩现象形成的必然途径。 一、唐代金碧山水画色彩体系的确立 不同时代绘画色彩体系的确立其背后必然是不同审美理念和思想观念的表达,如早期的“五色”观念、南朝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设色方法等,那么作为盛唐时期金碧辉煌、色彩绚烂的金碧山水画,其色彩体系是如何确立的,色彩体系背后审美诉求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可从《历代名画记》的一段对不同时代绘画样貌的描述切入。 《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记载:“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1](P11) 这段话中张彦远对顾恺之、陆探微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到自己生活的中、晚唐时期按照绘画形貌特征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当)今”四个阶段,指出了每个阶段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代表性画家,虽然寥寥数字,却包含了重要的信息,尤其对不同阶段绘画色彩的表述。张彦远论述的“画”包含人物、山水、宫观等各种题材,通过分析与实物比对,我们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即“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正是体现了自初唐至盛唐兴盛的金碧山水画所确立的绚丽多彩、金碧辉煌色彩体系的审美特征。下面以绘画中的山水图像为线索进行分析论证。 “上古之画”基本的形貌特征张彦远概括为“迹简意澹而雅正”,代表人物为顾恺之、陆探微,时代自然是指顾、陆所在的六朝时期。“澹”意为恬静、安然的意思,“雅”则是高雅、古雅之意,是对绘画色彩整体的感受,存世作品中含有山水图像的作品以顾恺之《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为典型。画面通幅青绿设色,人物故事的起承转合以连续的山水作为背景,山石、树木施色以清淡平涂为主,辅以微妙高低渲染,人物服饰以红、白、绿、黑等几种相间的色彩为主,从全图色彩明度和色相来说,属于弱对比,整体呈现淡雅、清新的视觉效果,与张彦远的整体“迹简意澹而雅正”相吻合。
图1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宋摹本) “中古之画”的形色特征为“细密精致而臻丽”,代表画家为北周至隋代的展子虔、郑法士。这一点可以通过展子虔《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2)来分析。“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2]部分山峰的施色已斑驳脱落,但仍可感受到厚重、浓郁,厚涂色彩的视觉效果。从施色方法来看,《游春图》山峰施色主要沿轮廓线向内渐变,类似西域壁画所用的“凹凸法”,明显区别于《洛神赋图》的平涂淡染,空间表达和色彩层次更为丰富细腻。
图2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近代之画”整体的视觉感受是“焕烂而求备”,张彦远没给出代表画家,在朝代上首先需要考证。张彦远生活于中、晚唐时期,其《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唐穆宗大中元年(847年),其文中提出的“今人之画”自然是指他本人生活的中、晚唐时期的绘画,彼时政治、文化、艺术都已走向衰落,绘画创作上虽延续盛唐时期色彩绚烂的审美观,但鲜有绝世名家名作诞生,与绘画呈现的面貌“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正相对应。因此“近代之画”的时代所指应为隋代之后的初唐到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盛唐这段时期。此时绘画艺术领域可谓灿若繁星,如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等,人物、山水、鞍马等各个画科人才辈出,引领时代风骚,也正是“大小李将军”所领衔的金碧山水一派高度繁荣的时期,同时也确立了绚丽多彩、金碧辉煌色彩体系的审美特征(图3、图4)。《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花了大段篇幅描述了全国各地盛产品类繁盛的优良绘画颜料、绢帛等,这是金碧山水画色彩“焕烂而求备”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