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当代中国集体主义的三重向度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小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现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00)。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内容提要:

在当代中国,我们所坚持和倡导的集体主义本质上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它承载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属性,体现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层次性要求,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据集体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共产党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集体主义的有关阐述以及学界的探讨成果,可以从社会主旋律的向度、道德原则的向度、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向度,将当代中国集体主义理解为我国社会主旋律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原则。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集体主义研究由来已久。学界在这方面已取得诸多成果,但已有成果更多是从总体上对集体主义进行理论分析或者从伦理学意义上谈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相对缺乏立足“当代中国”这一时空语境对其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当代中国集体主义的内涵和定位阐释不够,这会影响人们对集体主义的具体应用以及集体主义实践的整体推进。因此,根据集体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共产党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集体主义的有关阐述、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厘清当代中国集体主义的内涵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旋律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主旋律的向度来看,集体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主旋律的重要内容。所谓主旋律,原指音乐演奏中一个声部的主要曲调,引申为一般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就社会主旋律而言,通常是指贯穿于某一社会发展始终的主要基调,是该社会区别于其他形态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最明显、最直接、最深刻且能够体现意识形态的东西。具体到当代中国,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P238)同年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2](P516)1996年9月,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则提出,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1](P565)自此之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就经常一并出现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以及党的其他重要文件里。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旋律,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贯坚持这些精神、原则和制度,并用以增强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与认同,反对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首先,爱国主义始终是我国社会主旋律的重要内容。不仅有“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千古名句,更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抗战、流血牺牲、顽强拼搏,都将中华民族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但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爱国主义仍有存续的坚实基础。其次,集体主义也是我国社会主旋律的重要内容。在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当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3](P101)且各方面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这种条件下,究竟要根据什么原则来处理诸多利益冲突?历史告诉我们,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因为这种原则同时也作为一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我国发展建设的全过程,为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提供了巨大的道德支撑。最后,社会主义同样是我国社会主旋律的重要内容。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了我们党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也验证了列宁的判断,即“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4](P776)当前,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斗争愈发激烈,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聚合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共圆中国梦。

      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旋律,三者之间既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又略有差异。就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内在关联性来说,它们都含有爱国、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内容要求,且集体主义使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然而在形成时间上,爱国主义产生较早,随着国家的出现即形成,集体主义则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确立于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之时;在适用范围上,“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5](P579-580)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则只为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且仅适用于“真实集体”的范围;在前途命运上,爱国主义伴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走向消亡,集体主义则不同,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依存于社会主义,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依然有存续的空间。就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性而言,二者之间的紧密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而逐渐趋于完善。第二,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弊端及其可能诱发的消极后果,为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第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指向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时至今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仍然是我国社会主旋律。只不过我们党长于理论创新、善于实践创造,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主旋律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表述上的更新。但这并不构成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旋律的否定,而是对它们的具体化。我们应当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科学把握社会主旋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深刻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三者统一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全过程,缺一不可。

      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从道德原则的向度来看,当代中国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原则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或阶级在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时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关涉对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荣辱的根本评价,是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因此,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道德原则。由于这种原则集中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在价值导向上,从整体向度上提出调整整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基本主张;在价值定位上,处于特定历史时代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和指导地位”,[6]所以,道德原则又称道德基本原则,在一定社会里有且只有一种道德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因为我们于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分配方式上坚持按劳分配,由此决定了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