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保障策略:基于中国企业的案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伟华(1979-),浙江江山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研究方向: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袁超伦(1996-),男,山东烟台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天津 300072)。

原文出处:
供应链管理

内容提要:

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我国必须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宗原料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文章基于多案例研究,对大宗原料的粮食和石油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了调研访谈,建立基于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结构要素特点和主体要素/结构要素风险的分析框架并总结出我国大宗原料产业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风险保障策略。在主体要素风险方面,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产业应当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大幅加快高标准粮仓建设、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和基于技术的调控体系和在全球范围建立多元化的粮食供应链体系;石油产业应当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变革、对石油加工设备进行自主研发以及培养专业采购人员实施战略采购。在结构要素风险方面,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产业应建立应对多重风险下的多元化立体运输网络、重视在南美和东欧等地区的粮食产业合作以及不断完善全球重要港口码头的投资和参股体系;石油产业应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建立完备的采购指导制度体系以及完善陆运管道运输体系和在沿海地区大力建设储备装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9 期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等外部因素迫使我国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全新的挑战[1]。例如,由于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展开博弈,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跟随阶段性事件的爆发而呈现高位震荡的格局。事实上,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需要进口的大宗原料资源,贸易条件恶化和通货膨胀正在加剧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供需紧张问题,带来更多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对于产业链来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属于外生性风险,产业链供应链内部必须进行优化并与外部不确定性进行匹配才能缓解风险[2]。因此,如何通过保障策略来确保我国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我国必须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宗原料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备的大宗原料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只有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才能筑牢经济安全基础,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3]。然而,现有关于大宗原料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和安全保障策略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方面,无论是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还是安全保障策略分析,当前研究缺少统一的分析视角,很少有学者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特点来分析安全风险和构建安全保障策略[4]。另一方面,当前的研究没有形成对典型行业代表企业的案例分析,没有基于典型企业实践经验来形成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缺乏来自产业实践的支撑[5]。

      本文基于对中国大宗原料产业的企业案例调研,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两个视角总结了我国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保障策略。在主体要素风险方面,粮食产业应加快高标准粮仓建设、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和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石油产业应当数字化和智慧化变革、对石油加工设备进行自主研发以及实施战略采购。在结构要素风险方面,粮食产业应建立多元化立体运输网络、重视粮食产业合作以及不断完善全球重要港口码头参股体系;石油产业应进行多元化布局、建立完备的采购指导制度体系以及完善陆运管道运输体系。本文研究的贡献在于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结构要素特点和主体要素/结构要素风险的分析框架,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保障维护路径,拓展了案例研究在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系统性分析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的路径机制。

      本文具体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论介绍;第四部分为案例企业供应链安全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特点;第五部分为案例企业供应链安全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风险;第六部分给出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保障策略的建议;第七部分进行研究总结。

      二、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主要梳理了以粮食和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和风险保障策略的相关研究,并总结分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一)以粮食和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原料产业链供应链风险

      我国的大宗原料产业,主要以粮食和石油为典型代表。在粮食产业方面,对于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学者们形成了对国际市场环境、自然气候灾害、生产加工技术等风险的重点关注。例如,李丽菲(2022)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主要面临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效率低、种业技术“卡脖子”和国际形势风险等三个方面的风险安全问题[4]。李琳艺等(2022)基于粮食供应链环节视角,基于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储存环节提出了威胁我国粮食供应链安全的相关因素,如生产环节的补贴政策不完善、劳动力短缺,加工环节的产品质量不高、粗放型粮食加工形式和存储环节的储存方式[5]。李超峰(2021)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我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着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加工和浪费、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演变等阶段性影响与风险[6]。朱满德等(2022)分析了农业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政府重农抓粮与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与国际规则、农产品进口与全球农业供应链等各类视角下的粮食供应链风险[2]。钟钰和崔奇峰(2022)提出我国农产品供给端面临着农业生产资源约束趋紧、供给结构不合理等压力,农产品流通体系与消费不适应,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大[1]。

      在石油产业方面,对于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学者们形成了对石油资源稀缺性、国际政治环境以及供应链基础设施等风险的重点关注。例如,祝辉(2010)认为威胁我国石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国内石油资源不足,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进口来源的不安全性;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境外资源空间逐步缩小;中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薄弱;国际市场持续高涨的油价加剧了石油企业安全供应的严峻形势[7]。刘伟阳(2019)提出我国石油供应链存在信息风险、突发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8]。张晶和杨子健(2016)基于供应链内部和供应链外部,分析了石油供应链的风险,发现我国石油产业供应链存在利益分配、成本分担以及合作伙伴造成的供应链风险和基础设施布局的合理性、自然环境以及地缘政治造成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供应链风险[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