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代表了未来与希望,是接续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发展与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如何认识青年、如何培养青年、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等问题形成了系统全面、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其中关于青年地位与价值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看待青年,将党对青年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阶段。 一、青年地位观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的地位及其表达形态 青年地位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石。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科学认识青年、正确对待青年方面形成的基本观点,具体包含了对青年的本质与特点、青年的地位与价值、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青年工作,特别是青年的教育与培养等方面的看法与态度,形成了彼此有机联系的青年特点观、地位观、成才观、教育观与工作观。[1]青年地位观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体系及青年工作实践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首先,青年地位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青年的集中体现。正确认识青年、分析青年进而评价青年,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确立与发展的首要环节。关于青年地位的研判凝聚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本质、特点、规律及青年所处时代的全面、准确的认识,是建立在诸多认识基础上的更高层面的科学综合与抽象。其次,青年地位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认识青年是对待青年的前提,对青年地位的判断从根本上决定了青年工作的地位、格局与方向。最后,青年地位观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原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发展往往首先来自青年地位观的发展,每一时代对青年地位认识的推进都会带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每一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样态。 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地位观,首先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表达青年的地位,即青年地位观的表达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结合革命、建设、改革的社会发展任务与青年特点,对每一时代的青年地位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地位观。从表达与呈现的形态来看,马克思主义青年地位观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理论性表达与实践性表达相结合,集中体现为理论性评价。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地位的认识既直接体现在重要文献、讲话的“言说”之中,也间接融于关注关心青年、引领教育青年的实际行动之中。追求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自创立开始便将人类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寄予青年,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大力推动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用倾注热情的实践行动表达了对青年地位与价值的充分肯定。随着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推进,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承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结合时代任务对青年进行了更为集中、深入的认识,在许多情境中对青年及青年工作的地位进行了专门性的论述与评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地位观的理论性表达。直到今天,实践性表达与理论性表达仍然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两种存在形态,二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丰富的实践形态是理论形态的基础,理论形态是对实践形态的高度概括与升华,同时又推动实践形态的发展。 第二,结构性表达与价值性表达相结合,集中体现为“结构—价值”性判断。结构性地位与价值性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青年地位的两个基本维度。其一,马克思主义总是从特定的结构中认识青年所处的位置。这种结构,从空间来看,包含了社会的群体结构、马克思主义政党事业的结构、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的结构等;从时间来看,包含了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间发展序列中的结构。例如,将青年评价为“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便是从社会群体结构角度对青年地位的判断,将青年视为承前启后的关键群体或者“接班人”则是从时间发展的纵向结构看青年得出的结论。其二,马克思主义在结构位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结构的需要与青年的特点,从青年与结构的关系维度进一步评价青年的价值与作用。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地位”不仅是一个客观描述的概念,更是一个基于特定结构、主体的需要而进行价值评价的范畴。因此,虽然青年在各类各级不同领域的现实结构中都客观存在着相应地位,但马克思主义更关注的是那些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关的结构,重点分析的是青年对于这些结构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我们党对青年地位的许多经典表述,如“革命的先锋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击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等表述,都是将青年放到特定结构(如革命斗争、经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党治国理政实践)中,评价青年在推动相应结构发展中的价值。“先锋”“突击队”“生力军”“群众基础”等表述,既是一种基于特定结构的客观定位,更是一种价值意义的主观评价。 第三,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表达相结合,重点突出对现实和未来地位的判断和期望。从“结构—价值”模式的表达来看,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地位价值的评价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已然、实然、应然三类具体形态。“已然”是青年价值作用的完成时,体现为青年在历史发展中充分体现价值、发挥作用而形成的历史地位;“实然”是青年价值作用发挥的现在进行时,体现为青年在当下的现实地位;“应然”是基于时代与青年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青年价值作用未来发展中的评估与期望,体现为青年的未来性、发展性地位。例如,我们党高度肯定青年在党和国家发展各阶段所做出的贡献、高度评价青年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的突击队与生力军、高度评价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便是这三种形态的具体体现。三种形态之间环环相扣,现实与未来地位基于历史地位,现实地位影响和强化未来地位,未来地位决定现实地位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一些表述中,马克思主义倾向于从整体上评价青年的地位。例如,肯定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便内在同时包含了这三个维度。作为具有鲜明实践性与发展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认识青年的过程中强调对每一时代青年应然价值的科学判断,着眼于每一时代青春潜能的现实激发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