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与缺陷修复流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王新新,山东省地震局,山东 济南 250014。

原文出处:
商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2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研究背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该定义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所需的控制措施和执行程序。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履行职能实现控制目标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内控的“形”是流程,内控的“神”或“魂”是制衡,内控就是通过流程实现制衡,为有效防控风险提供合理保证。从2014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已进入改革攻坚和高质量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与缺陷的研究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大有裨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地震系统在机构改革之后成为应急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虽外部监管力度逐年加强,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设计、实践、更新等问题带来的风险点仍旧突出,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内部控制失败案例,表明内部控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因此本文结合地震系统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收支管理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点,对内部控制的修复进行了探讨。

       二、文献政策概述

       (一)理论研究

       学术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较多研究。研究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单位有效运转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制度运行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全业务过程控制(施赟、桂青,2022);信息化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防范和化解内部控制风险的根本是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多渠道信息互联与维护、平台一体化分级管理(陈佳,2021);内部控制作为实现单位有效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有助于巡视工作目标的实现(卓泉林,2021);将信息化引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现风险可防范的目标,设置独立内部控制部门和厘清各职能、业务部门的职责内容是重要因素(唐大鹏等,2019);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完善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关进体系的“笼子”里,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业务运行、夯实评价监督、升级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唐大鹏、常语萱,2020)。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一个将风险缩小在可控范围内的内部控制体系,要考虑五方面要素,即体系设计、流程管理,单位、业务层面实施并重,科学设计内控评价指标,强化监督及信息披露质量。

       (二)政策实践

       2011年,我国开始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财政部发布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征求意见稿)》,并于2012年正式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f试行)》(财会[2012]21号),旨在实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五大主要目标。2015年,为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以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财政部决定以量化评价为导向,下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2017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旨在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2019-2022年,财政部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目前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科学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地震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分析

       (一)预算编制精细化不够、执行与调整存在困难

       全国地震系统在一级部门预算体系下设了45家二级预算单位,二级单位又分为党建、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和台网、信息、灾防等业务部门。预算内部控制包括部门预算编制、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调整三个环节。

       1.部门预算编制。一是预算编制时间与其他职能、业务部门制定的次年工作计划不一致。行政事业单位“一上”部门上报预算编制时间是7月,由于编报时间紧,其他职能、业务部门对次年工作计划都没来得及制定,预算部门也不能对其工作计划进行深入了解,造成预算资金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矛盾,直接影响后续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二是预算项目统筹不到位。单位内有些预算项目并非一年内就能完成,项目资金编制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后续预算执行,还容易造成本属于一个项目的预算资金被挪作他用的风险,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另外,由于预算项目没有做到统筹管理,很容易因为人为审核失误造成项目重复申报等问题,造成项目资源的浪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