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瞩目 前景辉煌——浦东新区八年来经济发展回顾

作 者:
宗合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浦东开发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新飞跃。”八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浦东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抓住机遇,奋力开拓,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在庆祝建国49周年之际,回顾浦东开发开放八年来的成果,无疑能进一步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有力地推动新一轮的功能开发,从而把一个崭新的浦东带入21世纪。

      一、经济建设跨越新高度

      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90年的60.2亿元增至1997年的608.2亿元,按同口径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22%,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新区GDP在经历初期的跃升阶段于1993年和1994年两年达到30%的高速增长平台之后,现在回稳到20%的快速区间,其主要原因为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基数扩大和全国经济处于紧运行状态。1997年新区GDP的增速为18.3%,1998年1~6月为15.1%,预计全年新区GDP仍将保持在16~18%的增长区间。

      新区GDP占上海全市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8%增至1997年的18.1%。新区的经济实力和权重迅速增大,在全市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目前新区人口只占全市的11.75%,除地方财政收入由于免税优惠和税收户管等原因而只占全市的8.6%之外,其余人均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12.2%,外贸出口商品总值占全市的25.5%,银行存款余额占全市的18.7%。浦东作为上海市的一个新区,其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重量级,产出水平与国内许多特大城市已在伯仲之间。1997年上海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水平,浦东的人均GDP则达到4800美元。可见上海浦东的经济建设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浦东的产业发展坚持金融贸易等现代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行的原则,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层次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20.1%增至1997年的37.2%,平均每年提升2.4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第三产业平均增速高达30%,其中1993、1994两年更是高达40%以上,相形之下,第二产业的年均增速要低10个百分点,平均为19.6%。新区GDP的增长已由二产推动转为二产和三产合力推动。在1997年新增GDP中,二产与三产已各占半壁江山。尽管如此,新区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第二产业在新区产业结构中仍处于支柱地位,占62%。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也有待进一步提高,1997年新区第三产业的人均产值为6万元,低于第二产业人均产值7万元。

      二、重点小区创造新优势

      ——热起陆家嘴。经过八年的开发建设,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8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范围内,已崛起306幢高楼,建筑容量超过1千万平方米,其中158幢高楼已经竣工,1998年预计还将建成80幢,充分展现了浦东新区现代化城市的壮丽景观。1.67平方公里的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初具雏形,集聚了大批中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全方位辐射CBD能量。竹园商贸区崭露峥嵘,投资39亿元的新上海商业城在张杨路商业街崛起,大批“省部”大楼建成,粮油交易所、产权产易所、人才市场等要素市场进入,新区的人气和商气正以陆家嘴地区为核心迅速集聚增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作为浦东开发的华章、上海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呼之而出。热起来的陆家嘴已将平面的地域空间逐步转化为立体的楼宇空间,还将进一步把形态开发的热潮推向功能开发的浪巅。

      ——亮起“金王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金桥出口加工区至1997年底按“九通一平”的高标准已开发完成9平方公里的土地,竣工道路40公里,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43.56万平方米。引进项目302个,已开工项目247个,竣工投产项目161个。项目总投资71.8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2380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4个,外商投资协议额29.7亿美元,项目平均吸引外资规模为1811万美元。落户金桥的工业项目大多规模大、技术新、档次高。1997年金桥出口加工区完成工业总值176.7亿元,历年总计完成546亿元工业总产值,为国家创造税收40亿元。王桥工业区开发完成2.4平方公里的首期工程,引进项目55个,其中外资项目24个,总投资7.25亿美元,外商投资协议额4.41亿美元。吸引了日本索尼公司、新加坡立时集团等一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工业总产值从零起步,前四年以每年1亿元的速度增长,1997年突飞猛进,实现12亿元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倍。星火开发区开发完成7.2平方公里,已形成“以跨国公司为重点,以欧美客户为主体”的招商格局,至1997年底,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9个,投资金额6.5亿美元。其中投产企业22个,工业总产值16.6亿元。闪亮的金王星,正在崛起成为新区现代工业的新支柱。

      ——激活外高桥。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封关运营面积已达6.4平方公里。港区、保税仓储区、管理中心和贸易区、出口组装加工区和生活区形态廓显,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和出口加工功能凸现。至1997年底,区内共引进中外资项目3144个,其中贸易项目多达2594个。总投资38亿美元,合同外资14.18亿美元。区内保税商品市场日渐壮大,共有铁路器材、机械产品、纺织配件、邮电通讯等九个保税交易市场。1997年市场交易额达31.32亿美元。分拨业务蓬勃开展,60家物流分拨企业抢滩保税区,大大强化了外高桥保税辐射的配送中心功能。保税区海关在全国率先启用电子自动报关系统(EDI),高桥嘴顺岩式码头已于“八五”期末投产使用,1997年完成475.98万吨吞吐量,保税区进出口货物总值达27.7亿美元。1997年全年完成财政税收9亿多元(包括海关代收增值税)。充满活力的外高桥正在进一步发挥“境内关外”的功能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