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12月20日起,澳门进入了回归祖国的倒计时,未来澳门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定位已提到议事日程。正确地选择和制定回归后澳门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对于澳门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尤为重要。 一、经济发展现状 澳门地区属微型海岛经济,人口45万(1995年年中)(注: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48页。),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丘陵分布甚广,平原很少,发展空间极其有限。澳门自然资源贫乏,既无较大河流,又无兴建大型水库的地形,水资源相当缺乏;属花岗岩地区,仅石料比较丰富,此外没有任何其他矿产资源。澳门虽是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却没有名山大川。这些条件严重制约着澳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60年代以来,澳门地区实施了比较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为60至90年代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自70年代以来,有利于澳门经济发展的因素进一步增多,例如,祖国内地推行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使澳门地区受益;西欧和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进口特惠制度和纺织品配额制,使其工业品出口有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全球经济在贸易、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澳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1988年11月15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后,澳门地区开始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1988年,澳门地区生产总值为215.60亿澳门元,到1996年增加到593.37亿澳门元(注:《澳门经济》1997年第1期。),1988年经济增长率为8.16%,1991-199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2%。目前,澳门地区经济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整个经济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旅游博采业稳步发展。旅游博采业作为传统产业在澳门地区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90年代以来,旅客数量有所减少,但并没有导致旅游收益的减少,只是增幅有所下降。1995年,旅游博采业的产值仍居各产业产值之首,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3.6%(注:《中国经济年鉴》1996年,第69页。)。在旅游博采业中,博采业所占比重极大,产值约占60%以上,总税收的50%以上来自博采业。旅游博采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业兴百业的发展模式。 2.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80年代中期以来,澳门地区的金融保险业呈上升发展趋势,90年代初,其在当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8%,成为四大经济支柱之一。90年代以来,澳门地区银行业步入服务品种多样化,经营多元化、国际化及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目前,澳门地区有21家银行,100多家分行,为世界上银行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988年,金融体系总资产为468.65亿澳门元(注:《港澳经济》1997年第2期。),1996年增加到1,585.55亿澳门元。1995年,银行总存款余额为681.63亿澳门元,1996年增加到729.06亿澳门元。1997年第1季度贷款总额为453亿澳门元(注:《澳门经济》1997年第1期。)。但是,1997年银行业面临呆坏账上升的局面。过渡时期,保险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1988年保险费收入仅为1.98亿澳门元,1995年达到6.83亿澳门元,增加了3倍多,保险费年增长率在15%以上。其中,人寿保险费占整个保险费收入的40%。 3.建筑房地产业大起大落。80年代末期,澳门地区建筑房地产业出现高潮,1987年各类楼宇交易总值为11亿澳门元,到1989年上半年达38亿澳门元。1988年楼宇建成总面积比1987年增加了20%,为81万多平方米。到1989年上半年,澳门地区建筑业发展到历史高峰。1989年下半年后,受内地经济调整等因素影响,建筑房地产业步入低潮。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从1991年开始,建筑房地产业再次进入高潮,地价和楼市交易急剧上升,地价升幅达5成至1倍,楼市急升3至6成,部分楼盘达60%以上。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如香港特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内地的资金大量涌入。据有关资料,1991-1993年,新建的楼宇单位达4万多套,平均增长17%。房地产业的迅速扩张导致楼价大幅上升,严重脱离广大市民的购买力。 4.出口加工业处于转型期。澳门地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为主,其中又以制衣和纺织品为主,1997年上半年,制衣业出口额已占出口总额的84%(注:《经济参考报》1997年10月24日。)。其中出口产品主要有玩具、电子、彩陶、家具、手袋、鞋类、藤器等等。80年代出口加工业蓬勃发展,成衣出口呈上升趋势,1987年成衣出口增长率达到37.21%。制衣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基本上接近香港特区水平。从80年代末期起,由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处于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以及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的压力而失去竞争力,许多工厂倒闭和投资外移。1995年共有174家工厂倒闭,整个工业处于衰退时期。产品出口下降,除纺织品因有出口配额制仍略有增长外(1997年将增长1%),其他产品出口下降,如玩具出口增长率1995年为-20%,1996年又降到-54.40%,电子产品出口增长率1995年为-30%,1996年为-57.4%,鞋类出口增长率1995年为20%,1996年为-7.6%(注:《澳门经济》1997年副刊。)。 (二)城市功能趋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对外经济联系及影响日益扩大。经过六七十年代的不断发展,澳门地区的城市功能正在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1.对外交通和通讯设施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为了改变澳门地区没有深水港的落后状况,80年代末期动工建深水港,一期工程于1990年6月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兴建。该码头水深7-9米,可停泊万吨以上货轮,每年可处理8万个货柜,除货柜码头外,还设有燃油码头。海上客运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喷射客轮,最新型的快速双体客轮和全球通用的HM5新型飞翔船,海上交通的快捷已具世界水平。澳门地区国际机场的建设和启用,以及与祖国内地铁路、高速公路的相接通,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因素。澳门地区国际机场自1995年11月投入运营以来,业务发展迅速,1997年头5个月,客运量高达78.7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19%,货运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46%。澳门航空公司的业务量近年来均以30%的速度增长(注:《港澳经济季刊》1997年第4期。)。澳门地区的通讯设施和服务水平也已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1992年9月成立了“欧共体资讯中心”,该中心同欧洲其他210个资讯中心形成电脑网络,该网络具有双向服务功能,可以迅速向对方提供有关发展计划、政策、法律、贷款、贸易、科技、信息、统计资料以及有关企业活动的其他信息。现在,澳门地区可以同170多个采用国际卫星组织服务的国家直接建立电话、电脑、图文传真等双向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