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编、编花篮, 花篮里面有小孩, 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在时间的长河里,这首童谣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游戏而被不断吟唱。如果把绘本比做花篮,那么怎样才能和这首童谣一样,把天真精神和经验世界同时编入“花篮”,让故事联结儿童生活,也成为时间和记忆海洋里的一个浮标? 《花篮的月饼》作了这样的尝试——抬头看看月亮吧!把团圆和美好的希望寄托给月亮,把时间和距离的计量交付给月亮,把自由想象和日常生活装在一个“花篮”里,把儿童的天真精神和成人的经验世界“复合”在一个有关月饼的童话中。 百花深处,住着十五只小狐狸;放学之后,女孩花篮总会帮妈妈照料胡同口的糕点铺……故事一开始就呈现了“复合的时空”。小学校、灌木丛和绣球花园、立交桥……百花深处有关狐狸家园的叙事,构建在一个若隐若现、不断变化的时空里;胡同里随意溜达的猫咪、一家人喜悦团圆的饭桌、四合院门前的石墩……糕点铺里有关月饼的叙事,构建在一个循环往复、持久不变的时空里。联结这两个时空的“通道”是小主人公花篮,在变幻莫测的迷境和安然有序的现实中自由穿梭,这是孩子才拥有的特异功能;定格这两条故事线索的“交点”是中秋传统佳节,一轮圆月见证永恒的约定,一场欢聚传递彼此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这是大人所寄予的文化传承。 “哇,好香啊!”小狐狸踮起脚尖趴在糕点铺的窗外,这是一个有余味的瞬间。满月的清辉里,穿橘红色帽衫的女孩递给花篮一张卡片,女孩的同伴们把蓝色绣球花放在花篮的篮子里,花瓣漫天飞舞……书中的画面自始至终都呈现了“复合的视觉”:运用俯视与平视、全景与细部的画面交替,巧妙地衔接和融合了故事的“两个时空”;运用明暗、冷暖、疏密的画面交替,渲染百花深处的神秘,烘托糕点铺的温煦,观照情绪和情感的微妙变化,让故事“渐入佳境”;运用安静稳定与动感失衡的画面交替,重温了笃定的生活日常、欢庆的中秋佳节,也想象了偶然的际遇和未知的聚散。 月亮没有辜负“童话”的托付:它照耀在花篮家的屋檐瓦楞上,也照耀在狐狸栖居的花丛中——月亮熟稔于现实生活的“烟火气”,也从来不会限制孩子的天真、自由和想象力;它陪伴花篮和小狐狸在节日里与家人团圆,也陪伴花篮等待离散的朋友归来——月亮最懂聚散离合;它向孩子们传达人与自然的联系、对时间的信念,也传达温暖和善意——“中秋节快乐”,这样的祝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认同和珍惜,认同时间的积淀,珍惜真纯的情感,也承接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智慧。 圆满的月亮不为中秋所限,时间的往复恒在; 美好的相遇不为童话所限,生命的聚合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