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幼小衔接,为成长助力

作 者:
陈露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瑞瑞是个大班的孩子,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他很担心:小学的同学一个都不认识,我能交到新朋友吗?如果成绩不好,会被老师批评吗?要是来不及吃完饭,怎么办?……面对难以预测的小学生活,瑞瑞忐忑不安,瑞瑞父母也有些焦虑。科学幼小衔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希望以下建议能给家长们带来启发。

      身心准备篇

      良好的期待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父母要让孩子觉得进入小学是一件光荣而自豪的事,可以经常结合即将要面对的小学生活来鼓励孩子,如“你会自己收拾书包,越来越像小学生了”“你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跟小学生一样棒”。通过类似的对话,帮助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游泳、拍球、跑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玩多人合作的体育游戏,如两人三足、抛接球等。即便在寒冬和酷暑,家长也要保证孩子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孩子对外界温差的适应能力。

      到了小学,新的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在幼儿园时期,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调控情绪。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如生气、害怕、焦虑、失落时,父母要认可并接受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共情,引导孩子调节、缓解不良情绪,如“你现在肯定很生气,试试深呼吸,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进入小学后,孩子遇到挫折的概率随之增多。很多父母习惯于帮助孩子扫除障碍,这会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发现自己的能力远远不足以应对困难。因此,在幼儿园阶段,父母就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孩子战胜困难后,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我看到你尝试了很多次,非常有毅力”,而不是单纯地为孩子喊“加油”。

      生活准备篇

      劳动课是中小学的独立课程,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怕孩子“帮倒忙”,要给予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劳动机会,如择菜、分发碗筷、倒垃圾等。在劳动过程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扫地更干净、怎样收拾书柜更整洁等,不仅活跃孩子的思维,还能积累生活经验。

      良好的作息习惯

      幼儿园入园时间为上午8:00-9:00,而小学到校时间一般为8:00前。上课时间的变化,需要幼儿及时调整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能保证孩子上学不迟到,有助于孩子在课堂上保持充沛的精力。家长可以利用打卡记录等方式鼓励孩子早睡早起,运用绘本让孩子了解作息紊乱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有教师和保育员共同照护孩子的生活,而进入小学,孩子需要自己负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园阶段,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准备餐前的碗筷、盛饭、端菜、收拾餐盘、擦拭桌面等,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另外,物品整理也是小学生的必备技能。进入小学,孩子要学会整理书包、课桌。父母可以利用身边的机会,如请孩子帮忙收纳过季的衣服、整理书架等,锻炼孩子的物品整理能力。注意给孩子提供合适的任务,不可过于复杂,否则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无法时刻保护孩子的安全,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保护身体、运动安全、交通安全、意外求救、隐私安全等。提到安全,家长总会联想到“禁止”“不许”,但越是强调,可能越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去一探究竟。父母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通过主题绘本、科普视频等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适当放宽孩子的行为界限,让他们积累自我保护的经验。

      社会准备篇

      敢于表达既是小学课堂需要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进行良好社交的前提。父母可以利用睡前聊天的时间,引导孩子回顾一天的生活,并表达当时的感受,如玩游戏时,开始是什么心情,后来遇到困难又是什么心情。在孩子表达感受时,父母不要评判、指责,而是要认可、共情。

      处理矛盾冲突

      初入小学,孩子要面对几十位个性不同的同学,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当孩子之间发生简单冲突时,家长尽量不干涉,让孩子自己尝试处理。孩子可能会采用轮流、分享、合作等方式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习得社交技能。当冲突升级,父母要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采用恰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用权威方式终止冲突。善于处理冲突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与他人合作

      在小学生活中,很多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如接力跑步、小组作业等,善于合作有助于孩子快速地适应集体生活,获得同伴的信任与支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事情,如一起搬运物品、放风筝等,引导孩子感受合作的乐趣。教给孩子有效的合作技能,如同伴遇到困难时,如何征求意见并主动伸出援手: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怎样向他人寻求帮助;当任务难度较高时,如何组建团队、分工协作等,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有更多的规则需要遵守,孩子要具备较强的规则意识。不少父母纠结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规则不立,担心孩子自由散漫;强调规则,又担心他们墨守成规。对于社会规则、集体规则,我们必须坚守。家长要树立榜样,成为这些规则的守护者和执行者。面对家庭规则、个人规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制定,并在执行过程中动态调整。父母要谨记规则不只是针对孩子,而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否则会让孩子认为规则只是成人用来约束自己的手段,产生逆反心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