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作为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香港具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完善的硬件设施,而且还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香港回归后其资本市场在我国对外筹资方面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香港的国际地位和优势 香港是国际上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这一地位的形成不仅得益于其作为欧亚美三大洲交通运输枢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所处时间区域填补了伦敦和纽约等金融中心的交易空隙,更是与香港过去50年中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分不开的。 二战后,香港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贸易转口港阶段、工业化阶段、多元化阶段、转型阶段四个时期,香港经济特有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使之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在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中排名第五。目前,香港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有8种产品的出口值或出口量名列世界第一。1996年香港的进出口贸易额达3965亿美元,在亚洲名列第二,仅次于日本。同期中国大陆名列第十位。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表象下,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是最重要的内因。从七十年代起,香港政府锐意发展金融业,使之由仅为当地服务的商业银行一举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香港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香港无外汇管制,是一个自由港,且税制简单、税率低、信息来源多。其次,香港中西合璧的特殊文化背景使之成为人才的交汇地,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居民共同为香港的发展而努力。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急剧发展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香港金融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香港股票市场和内地的联系 从表一可以看出,香港股票市场在过去的6、7年间已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香港股票市场的市值已名列世界第7位, 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东京股市。这一变化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方面因素:第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二,香港中资企业和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 表一 近几年香港股票市场的发展 1990年12月31日 1997年6月27日 升幅 (香港回归前最后交易日) 上市公司数目 299620 107% 总市值(亿港元) 6,504 41,990 546% 恒生指数收市 3,024.55 15,196.79 402% 平均日交易量(亿港元) 11.64(90年度) 126.25(97年前6个月) 984% 表二 香港股票市场每年新上市公司数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上市公司总数6451264871 H股 6 9 2 616 红筹股 n.a. n.a. n.a. n.a. 12 资料来源:Hang Se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 表三 新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数(单位:10亿美元)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筹集资金总数26.4616.98 8.08 31.2281.00 H股 8.14 9.79 2.00 6.8331.30 占市场总额(%) 30.7657.6624.75 21.8838.64 红筹股 n.a.n.a.n.a. n.a. 39.61 占市场总额(%)n.a.n.a.n.a. n.a. 48.90 资料来源:Hang Se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香港成为外商与中国内地进行贸易和对内投资的中转站。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香港和外国公司通过香港股票市场间接投资中国内地项目,以期在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获得收益。中国概念成为香港股市的新热点,上市公司纷纷到中国内地投资。时至今日,已有相当多的香港或海外注册的外资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与中国相关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这些公司的主要动力和业务增长点。 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对香港股市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已有一些中资企业通过购买香港本地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的方式实现“买壳上市”。从1992年开始,又有香港注册的中国企业以内地的业务为主要资产在香港直接上市,这是红筹股的首次露面。1993年,中国的国有企业以在国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 H股的方式直接在香港上市。在“九七”回归前夕,中国省市一级驻香港的窗口公司纷纷在香港上市,与其它中国背景的香港上市公司相互呼应,掀起了红筹股的新高潮,引起了香港乃至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并直接推动了香港股市在恒生指数和成交量方面连创新高。至97年底,香港上市的H股共有39家,市价总值486.22亿港元, 占香港总市值的1.52%,红筹股 50余家。97年H股与红筹股的交易额占香港股市总交易额的25%(其中H股7.84%,红筹股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