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析香港经济深层次问题

作 者:
高宇 

作者简介:
高宇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世界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东南亚货币危机向全球范围蔓延,一度被投资者誉为最后一块“避风港”的香港也未能避免金融冲击。去年10月下旬,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猛烈冲击,港府动用其强大的外汇储备并大幅提高利率,最终确保实行了14年之久的港元联系汇率制安然无恙。但香港也为之付出高昂代价,利率提高直接引发股市的暴跌,七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跌幅达30%以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其经济运行对金融异常波动具有高度敏感性,随着今年1月12 日香港最大的华资证券公司——百富勤的宣告清盘,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此次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影响的根源又在哪里?

      一、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以规模小、开放度高、自由性强为特征的香港经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制造业随内地改革开放而大批北移至珠江三角洲一带,目前其产值比重仅占本地居民总产值的10%。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房地产、商贸、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然而,此次金融动荡对各主要服务性部门均构成重大冲击:

      1.房地产业加速调整

      香港地域面积仅为1096平方公里,但平均滞留人口却高达1120万,土地和楼宇的供求矛盾非常突出。房地产业的高额利润诱使几乎所有资金雄厚的港内大企业集团涉足该行业,许多投机商利用市场供求失衡大肆炒作哄抬楼价。在这些因素刺激下,香港房地产市场维持了多年的持续兴旺,同时楼市超买严重,积聚了相当的投机泡沫,调整在所难免。特区政府已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正在采取增加供给等措施平衡供需,力求实现市场的软着陆。但是金融风波突然到来,迫使港府和金融管理局通过紧急提高同业拆息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紧缩性措施限制对港元的投机。以最优惠利率为基准升水1.25%的楼房按揭利率于是随之上升,而且银行为安全起见又暂停批出新楼宇开发贷款,这使得楼市资金来源顿时趋于紧张。此外,香港居民以买房为保值手段的偏好,将因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而趋向转移,银行存款对楼房保值的替代效应明显化,致使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中占较大比例的保值需求出现萎缩。楼市在此双重打压下,势必加速调整。据报道,去年10月24日汇丰银行宣布调高按揭利率1/4至半厘,次两日成交额即下跌两至三成。房地产商普遍认为在之后的六到九个月内香港楼价将下跌10~15%。

      2.银行业风险暴露

      长时间的房地产兴旺也吸引大量追逐高利润的银行资金流入。尽管港府多次出台限制性规定,但是银行资金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房地产市场,至1997年10月底,香港银行业资产组合中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高达40%。房地产停滞及地产商资金周转困难使香港银行业资产暴露在高风险下,流动性和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利率提高抑制贷款需求却增加了存款吸引力,加之股市暴跌进一步引发资金流出股市向存款转化,银行存款因贷款需求紧缩产生的存贷失衡而大量沉淀,银行付息负担加重,盈利性因之受到影响。这些无疑将使银行业经营陷入困境。

      3.旅游业竞争趋劣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均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相互间竞争空前剧烈。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该区域内各国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客观上降低了境外游客在这些国家旅游的费用。而在联系汇率制依然维持下港元跟随美元相对于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升值,导致香港旅游业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据香港旅游协会披露,去年9月份访港人数为732038人次,较8月份降低约12%,并较前一年同期下降22.4%。香港旅游市场主要集于中国、日本、台湾、东南亚一带。这些国家和地区除中国外,均不同程度地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令当地居民对境外旅游的需求大幅萎缩。7月至9月间,日本赴港游客数已连续3个月跌幅超过5成,台湾游客9月份较1996年同期跌18.5%, 而泰国及菲律宾游客则下跌了30%以上。

      4.零售业面临萎缩

      在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意识浓厚的社会里,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函数中证券、房地产等非货币收入性资产的权重系数较高,因此个人支出对相关市场的波动具有很高弹性。在香港,居民财产的相当比例以股票和楼房保值形态存在,它们的升跌直接影响居民现有财富水平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港股大幅下跌及楼市调整令居民财产损失严重,由此产生的负面财富效应将促使个人削减消费支出,加上占据香港零售业半壁江山的旅游购物需求受旅游业疲软的影响同样呈下降趋势。因此,景气度已很低的零售业,愈发不容乐观。

      由上述分析可见,利率上升和金融市场波动引起的房地产购买、贷款需求、旅游消费及个人支出的降低势必影响香港的社会总需求,而通过增加出口弥补内部需求的可能性又将因港元的相对升值大大降低。尽管高利率的持续时间尚难确定,但即使利率在短期内迅速降低至原水平,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放大效应和刚性特征也将使此二市场难以快速恢复元气,其传导至其他产业的影响也难以即刻消除。因此,房地产业、银行业、旅游业和零售业几大主要部门利润和收入下降很可能导致服务性行业占主导的香港经济增长放缓。由于,金融风波发生于去年10月底,因此,后两个月的经济冲击对香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香港 1997年的经济增长仍然预测5.5%的目标。但是,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各大权威机构对1998年的预测则降至4.25~4.75%,这1%左右的预期贴水主要应归因于10月底的金融风波。

      二、香港经济深层次问题的暴露与思考

      “中国因素”在香港近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起到关键作用。1996年以来内地经济发展逐级步入低通胀、高增长的良性循环轨道,并渐显带动亚洲经济增长的领导风范,在此背景下与内地经济有高度依存性和互补性的香港必然成为最大受益者。而且香港经济有着与东南亚货币危机国家更为有利的因素:双高一无(高外汇储备、高财政储备和零外债)及雄厚的经济根基。因此,正如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所说,香港将成为亚洲经济恢复得最早、最快的地区。但尽管如此,香港在内地经济强劲增长的有利环境下,仍不能独善其身地免予投机性国际游资的冲击,可见香港经济在长期繁荣的表层下,正积聚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而此次金融风波则催化这些长期性问题以短期动荡形式暴露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