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于打通各行各业在空间上的联系,扩大交换和贸易的地域范围,促进和推动产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流通模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物流业的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加快生产和物质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耗费,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物流业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量大,产生物理垃圾和交通拥挤,对生态和环境保护又形成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物流业发展能否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寻物流业发展影响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常呈现“双赢”的局面,宋琪等[1](2016)、吴桐雨等[2](2019)、赵晓敏[3](2019)、宋爱华[4](2020)等运用VAR模型、复合系统模型等都得出了物流业发展可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业升级[5]、改善地区产业结构[6],增加就业机会,通过扩大物质流动的区域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7],促使区域经济运行的中介传导指标向良性方向转化,从而显著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反过来,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又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扩大物流市场[8],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9]。然而,物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若物流规模水平和效率较低[10]、地区外商投资水平[11]或城镇化水平低于一定值、物流产业发展落后于区域经济增长时,物流业的发展便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物流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物流业作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耗行业,对油品的依赖和物流作业带来的包装废弃物造成的大气污染、交通拥挤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了环境污染[12],考虑生态约束的物流业发展,存在物流效率低、行业技术动力不足等多种问题[13-14],这些都表明物流业的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有学者指出,当区域信息水平和交通运输压力达到一定门槛值时,物流业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信息化运作和交通运输压力促进碳转移,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5]。从经济增长、物流发展和生态环境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省市耦合协调处于中等耦合水平,且生态环境水平一直落后于经济和物流协调发展水平[16],物流业生产总值对三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17]。 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并不确定,因此,物流业发展能否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值得研究。本文以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30个省份(西藏因缺失数据,未作为研究样本)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物流业发展水平及其具体因素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影响的面板回归模型,同时,以各省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为依据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检验我国各省市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及测算分析 (一)模型构建 1.指标测度 为了分析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是否随时间呈现协调发展的状态,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其协调发展水平,为消除量纲对数据的影响,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将数据标准化。在指标选取上,经济增长子系统由地区生产总值构成,生态环境子系统由生态环境基础水平、生态环境受损程度、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三个方面七个指标构建,并借鉴杨丽等[18](2015)的面板数据熵值法计算公式对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指标进行测算。各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设f(x)是衡量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指标,g(y)是衡量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指标,C为耦合度,则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度计算公式如下:
设D表示协调发展度,T为区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其中,
,由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取
,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计算如下:
物流发展水平指标则由物流的规模、效率和结构等三个方面七个指标构建,并运用熵值法对物流发展水平各指标赋予权重,各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2。 2.基本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