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遇到的暂时困难,有的是由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是香港本身难以预料和控制的;有的则是与香港长期来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和经济政策不完善有关。因此,通过这场金融风暴,香港各界正在认真地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积极寻求对策。特区政府采取的对策措施是从刺激内部消费着手。 在2月份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特区政府为此提出了多项宽减税收措施,以减轻市民和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为促进经济发展、刺激经济复兴,特区政府在房屋建设、资本性投资和教育方面的开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外,未来五年,政府还将在基本建设方面投入2350亿港元,其金额远远超过过去七年投资在新机场上的1550亿港元。这些庞大的基建工程和财政开支,无疑会对刺激经济、提高竞争力乃至增加就业机会等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上述措施效应的发挥有一个滞后期,为此,特区政府在5月29日又针对当前香港经济振兴中三个关键环节推出了七项纾解短期经济困难的措施,以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资金状况、稳定物业市场和振兴旅游业,从而带动内部消费的增长。 针对香港失业率不断增加的势头,特区政府于6月3日公布了12项纾缓失业措施,计划增加政府在基建与维修工程方面的支出,把未来的劳动需求提前,并通过加强劳动市场效率、加强再培训、推广延续教育以及遏制雇佣非法劳工等措施,预计在未来18个月提供约10万余个新职位,以解决失业问题。 6月下旬,为进一步刺激经济、纾解民困,行政长官董建华又公布了九项措施,如即时停售计划中的土地、退回新一季差饷、注资协助中小企业、豁免离岸存款利得税等。 相信上述措施的陆续推出,将会有力地推动香港经济走出困境。事实上特区政府务实的经济振兴措施已对恢复香港市民及投资者的信心起到积极作用。据香港政府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公布九项纾缓经济困境措施后,“香港经济前景”指标达到83.6%,较6月中旬的72.3%上升了11.3%。多家香港上市公司响应政府改善流动银行资金的措施,纷纷将离岸存款调回香港。仅长实系及恒基系,便约有130亿元离岸存款调回,有助于降低香港银行体系的贷存比率。此外,在香港社会内部,客观上也存在着许多有利因素: 一、一年来,“一国两制”深入人心,特区政府运作正常,社会安定,给经济走出低谷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特区政府依据基本法对香港进行有效的管理,经受了金融风暴的考验,成功地维护了港币的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香港在金融风暴中的表现和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香港金融管理局局长也因此被有关国际机构选评为“最佳银行家”。美国传统基金会发表的《1998年经济自由指数报告》中,香港连续第四年获选全球最为自由的经济体系。 二、金融体系稳健、财政状况良好。与周边地区最大不同的是,香港金融制度良好有序;银行业整体运作稳健,资本充足比率保持在13%-15%的水平,远高于国际上8%的最低标准;政府奉行审慎的理财政策并拥有雄厚的财政储备,外汇储备充裕,为香港抵御外来冲击、保障经济正常运作创造了基本条件。 三、尽管全球经济整体增长会出现下调,但作为香港最主要的两大贸易伙伴—中国内地和美国的经济仍持续增长,这两个贸易伙伴共计占香港整体出口的一半以上,成为香港1998年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香港经济一直以适应性强著称,在历次经济调整中都表现出高度的适应能力。香港的大、中、小企业都有着极其灵活的特性,在逆境时会迅速收缩,一旦出现顺境则迅速复原。虽然这次香港经济调整速度较快,在一季之间物业价值就已作出三成调整,但随着资产价格调整的到位,过去10年积累下来的泡沫成分将逐步消除,使香港长期面临的高楼价、高通胀、高经营成本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利于提高香港经济的对外竞争力。 综上所述,回归一年中,香港经济发展环境和各主要经济领域表现虽因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出现局部调整,但总体而言,香港社会经济仍然稳定,经济基础因素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因此,经济复原及竞争能力仍优于区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目前特区政府正在以务实的态度努力解决香港经济中的困难。但以高度自由、高度外向为基本特征的香港经济,何时能够振兴,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亚洲政经形势,尤其是日本的政经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据香港国际商会和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于今年3月底至6月初进行的一项“1998年商业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在港经营的国际商业机构相信香港未来三年的商业环境将会有利于投资;九成被访公司表示对未来三年公司业绩感到乐观。 正如董建华先生所说:“在顺境的时候,我们要居安思危;在逆境的时候,要自强不息,积极乐观 ”。只要香港同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以其顽强的适应力充分发挥香港经济中的各种有利因素,香港便会通过调整很快恢复其经济发展动力和竞争能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