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初,几乎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同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和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出现了近二三十年少见的经济困境。虽然出现这种困境绝非回归之过,但不必讳言,香港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员,本身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经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问题,以往过热的股市,过高的楼价,以及经济发展中的泡沫成分,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等等,都说明它们客观上就有调整的需要,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则使得调整由主动变为被动,迫使香港以沉重的代价接受这种疾风暴雨式的强制性调整。 这场金融风暴对香港经济冲击的烈度之强,时间之久,影响之大,是许多人所始料不及的。目前香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一、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由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1998年全球及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都将较预期为差,不少国家已开始出现衰退,从而导致进口需求大幅萎缩。受此影响,对亚洲市场依赖较大的工业国也会放慢发展,减弱香港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 另一方面,亚洲地区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使得港元相对升值,对香港的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也产生不利影响。今年一季度,香港整体出口实质增长只有1%,较去年同期的6%大为放缓,其中对东南亚和日本的出口、转口显著下降,幅度为10%—20%不等。在服务出口方面,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旅游业。继去年访港游客大幅下降11%后,今年1-5月访港旅客人数较去年同期下跌23.4%,其中来自亚洲的游客大幅减少45%以上,致使香港旅游业出现10多年来罕见的低潮。 二、利率居高难下。为了抵御金融风暴的冲击,香港利率自去年10月起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了,尤其是日本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和金融市场的动荡,投机者再度冲击港币的威胁依然存在。为维护联系汇率制度,香港仍有必要利用高息打击炒家。目前港元与美元高达1.5厘的息差在短期内难以缩小。利率居高难下的局势,无疑会对香港的投资和消费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三、楼市大幅调整。金融风暴对香港的另一冲击就是楼市泡沫的消肿。长期以来,港英政府采取的高地价政策,导致香港楼价高企、租金昂贵。但地产业是香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与股市、银行业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楼市调整幅度过大、时间过长,就会抑制相关行业的发展,并通过财富紧缩效应,影响全社会的内部消费。 四、股市持续疲弱。香港股市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经过去年第四季的大幅调整后,港股已受到重创,在外围市场未稳、本地楼市尚未见底回升的情况下,短期内较难恢复上升动力。目前港股基本在9000点的低水平上下徘徊。股市的疲弱势态,反过来又会制约香港内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五、就业情况恶化。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不少金融和商业零售机构停业关门,或是裁减员工,致使香港失业率自去年下半年起重新开始出现上升势头,今年首季已达3.5%,3-5月升至4.2%,成为近十几年来的最高点。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香港内部需求也转趋疲弱,今年1-4月零售消费总额较上年同期下跌14%;私营机构在机器及设备方面的投资也因利息高企而锐减。据特区政府最近公布,今年首季香港GDP出现约2%的负增长,显示出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经济的严重影响和香港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 综观香港目前经济面临的上述困境,客观地说,如果把它与前几年甚至近一二十年来高速成长的情况相比,有人可能会对前景感到悲观;但是如果将它与周边地区作一横向比较,特别是与那些货币大幅贬值,经济濒于崩溃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则只能算是“轻灾区”。香港之所以能够经受得住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港币至今屹立稳定,完全是因为香港经济基础良好,金融体制健全,监管有效完善,政府效率较高,理财政策审慎,经济自由度高,投资环境良好,外汇储备充裕(今年5月底达96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以及金融当局处理外来冲击的高度灵活性和负责精神。此外,中国内地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持续发展,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坚持不贬值,特别是中央政府高度尊重和信任特区政府,全面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这些都是对香港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称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