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预见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从传统的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飞跃的历史转折点上,开展这一命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着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各特区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阔步走在全球知识经济浪潮的前列也有着巨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谨依据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并以上海浦东开发实践为例,对该领域进行初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伟大革命”的理论预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来临 就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的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预见的那样,知识经济的曙光出现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及地区。早在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之时,邓小平同志就以他无比深邃的洞察力,高瞻远瞩地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这场革命对于世界经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近3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生产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基于以上的分析,他作出了科学的预见:“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9页。) 那末,什么是这一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飞跃”最为本质的特征呢?邓小平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作出了精辟的界定。知识经济的科学内涵就在于作为高新科学技术结晶的“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劳动者成为这一时代的创造者。他指出:“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8页。)列宁多次强调指出:“工人一分钟也不会忘记自己需要知识的力量。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工人就有了力量。这个真理在今天更加显出它的重要性。”(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4页。) 作为当代高科技发展集中成果的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种知识是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最主要的范畴包括高新技术、管理和行为知识科学,它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生产力发展因素。知识经济是与人类传统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全新概念,是重塑全球经济的“一场伟大的革命”。 邓小平同志在对知识经济形态的必然来临作出预见的同时,还进一步描绘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系列特点: 1.知识经济形态具有多方位宽领域的全球普遍性 “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世界许多国家对科学发展趋势的研究几乎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在今后30年左右的时间内,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从而导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经济发展模式也将从单纯谋求数量增长转向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不仅发达国家,就连现在总体技术水平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知识经济的发展实现飞跃,带动整个经济和生活跃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比如,“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5页。)因此对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5页。) 2.知识经济时代将会崛起一批崭新的知识型产业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地推动着经济结构变革,导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渐被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现代制造业及新兴的知识型服务产业所取代,其结果使社会经济、产业活动中科学技术成分不断增加,而非科学技术含量日益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主要追求占有厂房、设备和劳动力转化为着重追求占有更多的科学技术与争夺人才。 3.知识经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与产品附加值出现飞跃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注: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7页。)如果说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话,那么知识经济就是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用人脑的延伸功能部分代替了人力成本,使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与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使附加价值急速上升,如5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代表性产品是钢铁,平均每公斤产品的附加价值不到0.3美元,60-70年代的代表性产品是汽车,每公斤附加值不超过10美元,80年代的代表性产品是微机,每公斤附加值达到100多美元;而今高新技术的代表性产品首推电脑软件,它的价值无法以重量来进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