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浦东新区离岸金融业务市场发展模式的择取 离岸金融市场是相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而言的,是一种国际金融制度创新,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和最主要部分。它主要是指专门从事非居民之间资金融通的场所。其业务对象是非居民,交易的货币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即通常所指外汇,该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反映的是借贷关系的信用市场,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几乎不受所在国的金融外汇政策的限制,可以自由筹措资金,进行外汇交易,实行市场外的自由利率。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税制方面也享受有较多的优惠,因此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 自本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进入80年代后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电子化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更加迅速,仅亚太地区就已形成东京、新加坡、香港等著名的金融离岸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台湾省及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业等国亦都先后筹建和发展了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全球大小离岸金融市场约有40多个。由于离岸金融中心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制度、政策导向和管理方法等不同,世界主要的离岸金融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一体型。即境内金融市场与境外金融市场的业务融为一体,居民和非居民均可从事各种货币的存款和贷款业务,银行的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没有严格界限,此类型如伦敦、香港等。 2.内外分离型。即境内金融业务与离岸金融业务分开,居民的存贷款业务与非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分离,反映境内交易的帐户与反映其离岸交易的帐户分开,如美国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国际银行业设施(ABF )、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海外特别帐户、新加坡的亚洲货币帐户等。 3.渗漏型。即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分立两本帐户、居民的存款业务与非居民存款业务分开,但允许离岸帐户上的资金贷给居民,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离岸金融市场是一典型的例子。该市场建立之初即将吸收到的非居民存款大量贷给本地企业,对其国内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簿记型(亦有称避税型)。这类市场没有实际的离岸资金交易;市场上不办理各种离岸货币业务,而只是起着其他金融市场的资金交易的记帐作用,目的是逃避交易市场所在地的税收。较为典型的市场有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和开曼等。 在上述的四种类型中,簿记型由于没有具体和实在的金融业务活动,对市场所在地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上,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和非居民的同类业务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对居民和非居民的外汇管制放松和外汇市场放开。这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易长驱直入,影响其境内金融市场。因此,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对所在地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对于目前人民币尚未实行完全自由兑换和严格实行外汇管制政策的我国来说,加之国内金融体系的市场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该类型对上海来说差距无疑甚大。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将离岸金融业务以单独帐户设立,一方面便于金融管理当局对境内和境外业务分而治之;另一方面,又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止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或动荡对境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分离型的市场易于金融当局实施管理,同时对干预能力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在离岸金融业务设立的初期该方案不失为最佳方案,但是从较长时期看,浦东不能将离岸帐户上吸收到的存款贷给国内企业,一条较为理想的利用外资渠道就不复存在,这使得离岸金融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免大打了折扣。渗漏型离岸金融市场的基础是分离型市场,即在渗漏型条件下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分属不同帐户,总的业务是分离的,但渗漏型的市场有了一些灵活性,即允许把离岸业务帐户上的部分资金贷放给国内企业,从而开辟了一条简捷和稳定的利用外资渠道,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的分析,考虑当前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总体发展状况、金融管理水平及上海发展离岸市场的可供条件和加快经济建设、扩大引进外资满足国内资金市场需求的实际,在创设初期,可采取设置在特定区域如外高桥保税区内外完全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但若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定位上看,作为一个适应国内实际的未来的供应型、融资式国际金融中心,随着上海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其离岸金融市场对建立在分离基础上的渗漏型的舍取无疑有着深刻的必然性。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使中央银行难以拿出大笔外汇来干预外汇市场,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一般不够完善,因此,眼前的分离型是一种迫于情势的现实抉择,若仅此而已,则又有违于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初衷。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增长,但资金和外汇的“双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因素,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内经济建设融通资金,吸引外资,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因此尽管目前正式公布仍属试点性质的上海离岸金融业务,实行的是“离岸”与“在岸”帐户的分离式管理,其业务范围也仅包括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担保、同业外汇拆借、发行大额可转让存贷款等几种。但渗漏型的选择终究是在不远将来的一种必然,唯其如此,浦东新区进行的离岸金融业务,才能真正推动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 二、关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对浦东功能开发的影响 浦东新区外向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的这一高功能目标定位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发达的国际金融网络的形成。缺乏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络,就不可能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的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因此浦东新区多功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国际金融发展为支柱,离岸金融业务的设立将为浦东的功能开发写下重重的历史大手笔。 1.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将加快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重塑。首先,外高桥保税区或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开放将有助于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的在岸市场已较为成熟,目前上海证券市场已真正成为全国性证券市场,上海短期资金调剂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资金集散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的成立预示着上海已成为全国的外汇交易市场。但由于离岸金融业的空白,与我国的另一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地位相比较来看,则上海金融业在迈向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无论是在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市场的规模、发展程度与辐射能力上均有较大的差距。截止1997年底,浦东新区已有人民银行及20多家中资银行的上海(浦东)分行、太平洋、平安、大众、天安等保险公司及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集聚浦东,有42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机构在浦东设立分行、分公司或办事处,其中进入浦东外资银行分行(总行)已由1996年2 家增加到目前的18家,占上海市外资银行的36%,在9 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8家已正式迁入浦东, 这对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功能的形成无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要使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上海中央商务区(CBD)最主要的载体——陆家嘴金融区, 现有的机构尚不足以塑造其地位和释放其功能。据估计,目前世界货币存量的50%通过离岸中心运转,世界私人资本20%多投资于离岸金融中心,银行资产的30%投资于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在发挥着国际金融“批发站、中转站”的重要作用,推动国际信贷资本高速度地在全球流动,上海只有通过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才可以籍此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培育真正独立的、多元化的金融主体,形成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预计今后5 年内约100家左右外资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入驻和世界前100位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相当多的中国总部将集中到陆家嘴,上海只有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其设想才有现实可能,这有助于提高上海在国际金融业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亦将为在下世纪初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