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南金融风险管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继太 杨大平 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8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海南金融业的爆发式增长及风险特征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蒙德·W ·戈德史密斯在研究了大多数经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关系后指出: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上层结构的增长速度要大大快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财富这些物资部门的增长速度,因此,FIR(金融相关率)的基本趋势是上升的, 其间还会发生迅速提高的“爆发运动”(注: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海南作为一个地区,虽然不能象戈德史密斯考察一个国家那样进行精密地计算,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特别是从一个落后的经济地区向发达经济迈进的地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类似的特征。从实践上看,表现的更为强烈。

      1991年以前海南金融业的发展比较稳健,在较低的基数上保持4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已属不低的速度。1992年以后进行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就比1991年存款余额增长2.4倍,贷款增长39%, 使海南戏剧性地从贷差变为存差,1993年存差达到近百亿。在1994年宏观经济背景发生变化以后,海南金融业务总量仍维持每年百亿左右的增长量,但增长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不再表现为积极的有效投入(国家银行除外),而是应当弥补支付硬缺口的被动增长。从统计上看,虽然存贷总量都有一定规模的增长,但大量资金处于“板结”状态,整个社会实际可用资金非常有限,1996年以后海南实际上又重新沦为贷差地区(注:《海南统计年鉴(1990~1997)》,中国统计出版社。)。回顾海南10年金融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醒看到,作为瀑沫经济的条件下的产物,金融业爆发式增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一是时间上相对集中。1992年初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契机,沉寂多年的海南沸腾起来了,大批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海南,促使海南金融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1992年和1993年底从统计上看,业务总量比建省前增长10多倍,实际远远大于此数,因为很多金额并不通过金融机构统计上反映。比如同业拆借市场止1992 年底累计拆借资金总额达到630亿元,其中净拆入367亿元;证券市场上的国库券、建设债券、 财政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房地产投资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吸纳资金达64亿元;1993年底经批准的股份制公司不计溢价发行的股本总额就达207亿元等等(注:《海南金融年鉴(1994)》,海南年鉴出版社 。)。可以说社会游资充斥,寻求暴利的特征非常突出。

      二是行业上相对集中。作为泡沫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房地产业和证券业的过度繁荣都需要金融的支撑,这就是大量的资金角逐个别少数产业,海南金融爆发式增长是相当典型的由泡沫经济拉动式的虚胀。海南的房地产业以比较低的起点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形成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加上全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宏观背景,在极短的时间酿成了大规模的房地产热潮,一夜“暴富”的故事又使大批过江资金义无反顾地滚滚而来,狂炒房地产的状况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可以说绝大多数资金是冲着高额利润来的。当时有多少资金卷入现在也不是很清楚,1996年省人行曾进行过专门调查,认为省内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250亿元(注 :《海南金融年鉴(1997)》,第52页,海南年鉴出版社。)省农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行系统投入资金高达200亿元, 以此推算岛外资金参与房炒作的总额约在1000亿元左右。

      三是金融机构相当集中。建省之前海南仅有“富南”和“振东”等少数几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过热的经济氛围中,金融机构的超常规增长失控。截止1993年底,海南金融机构网点达到2068家,其中信托投资公司20家,城市信用社32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3家,融资公司、评估公司各1家(注:《海南金融年鉴(1994)》,海南年鉴出版社 。),而且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形成了银行多过米铺的景观。这些机构绝大多数是在1991~1993年泡沫经济特殊时期新增的,很多违规资金就是通过就此不规范的机构运作的,大部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为不正常的泡沫经济火上浇油。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措施以后,这些金融机构失去了运作的基础,大部分面临着自下而上的严重问题,其遗留问题将长期影响海南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金融风险最集中的源头。

      四是金融创新活动频繁。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问题在于海南的金融创新活动处于极不正常的环境中,带上了浓重的短期行为和泡沫色彩,或者说是直接为泡沫经济服务的。当时引以为荣的几项重大的金融创新活动,如国内首创的房地产投资券新品种、国内第一家人民币投资基金、较早的股票内部交易等,金融创新品种几十种之多,几乎都是围绕房地产、有价证券等进行的。这些金融创新活动不仅没有起到化解风险稳健经营的目的,相反积累了风险,为海南金融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正因为海南金融业的爆发式增长是建立在泡沫基础上,并且规模大、势头猛、时间短,金融风险被大量地集中,在国内经济进入新的调控时期以后,海南金融风险的逐步凸现就是必然的。这同东南亚国家金融风波显然不同,虽然根源也在泡沫经济,但毕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缓慢积累而突然爆发,进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海南的金融风险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集中,又在较长的时间内扩散,因而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