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区争创新优势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唯实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开发区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我国经济体制创新的“试验区”。迄今,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52个,加之省级和市县的开发区已有近千个。因此,办好现有开发区,对于我国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经济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开发区也必须在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外开放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一、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争创体制新优势

      当前,改革开放已从区域试验阶段、各类开发区的特殊政策阶段进入全方位的整体推进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形成,特殊政策所造成的开发区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当然,在开发区发展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最初推动力的政策优势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现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借助这一最初推动力,尽快地把开发区纳入新体制、新机制的轨道上来,加快构造开发区市场运行的主体(现代企业)和媒体(各类市场和市场中介),从政策优势逐步转向体制优势。上海浦东、苏州、无锡、常州等新区,正是借助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旧体制的运行机制逐步分离,从而在全国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框架形成之前,尽可能快地确立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效应。

      为此,开发区体制的改革要主动纳入国际经济体系这个大背景下去构筑其经济运行机制,按照国际惯例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开放,最终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特别是要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分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法律体系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有所建树。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利用开发区优惠政策的有限时间,率先建立起长期起作用、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相衔接的新机制。当前,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实施创新和突破:一是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建立现代政府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混合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上求突破;三是加快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上求突破;四是深化流通体制的改革,培育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上求突破;五是加快科研、教育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机制上求突破;六是加快建立健全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四大保险,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上求突破。总之,开发区的体制创新应形成“小政府、大企业、大社会、大市场”的框架,实现经济关系市场化,经济发展开放化,经济管理法制化,从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加快实现开发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争创经济增长方式新优势

      开发区在起步阶段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符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多年来采取的“大中小项目一起上,港台侨外都欢迎”的方针也是正确的。但是,经济总量偏少,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层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已制约着一些开发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要优化产业结构。从一些开发区的现实产业结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虽然比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工业为基础,以高度社会化的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城市经济。二要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区要强化科技投入,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降低消耗、提高质量、综合利用、培养科技人才、调整科技政策、加强科技管理等方面都要扎实下功夫、花力气,真正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创效益的轨道上来。三要扩大规模经营。实践证明,合理的经济规模是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的现实会导致程度不同的市场混乱,形成许多无效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造成很大的浪费。就开发区目前的企业规模而言,销售超过50亿元的还少见。为此,要采取扶持政策,以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积极推进联合、兼并、收购、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资产重组和企业组织调整,加快形成一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积极培植发展一批跨行业、跨地区、有能力参与高水平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企业集团和综合商社;造就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使之上规模、上水平、上台阶,以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确保开发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四要加强科学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的结合,才能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管理的目的是要使生产的各要素达到最佳的组合,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必须提高城市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争创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开发区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方面,应该走在全国的前面。开发区要把开放的目标转向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从而为真正实现经济关系国际化创造基础和条件,并在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惠互补中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此,开发区要深入进行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新优势的试验和探索,具体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实施“三个转向”。“三个关系”是:一是正确处理好外资利用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克服在利用外资中只重数量的扩张,不讲质量效益的倾向,把利用外资的重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正确处理好利用优惠政策和实行国民待遇的关系。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对于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扩大,目前国有企业也要求与三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因此,实行国民待遇要在试验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三是要正确处理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外商投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微观上的利润是外商投资企业的驱动力,作为经济宏观管理的政府,既要保障外商投资的合理利润、维护外资的合法利益,注重外商投资效益、效果,同时又要把好政策导向,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以引导、管理、规范和监督,使国家和投资者都获利。“三个转向”:一是从单纯的税收优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为主要引力的开放,转向以产业结构、体制优势、环境质量等为引力的开放;二是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为重点的单向开放,转向全面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的双向开放,最终实现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三是从注重开放的规模和数量转向提高开放水平和质量。因此,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拓宽投资领域,给外商创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要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逐步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各种限制,吸引大的跨国公司来区兴办“高、大、新”的项目。要逐步放开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在金融、保险、旅游、商业、供水供电、信息咨询、交通运输等方面有步骤、有条件地试办外资企业,取消外商承担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费用,逐步实行内外资企业双重价格的并轨,加快形成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通畅互动的市场环境。要加强对利用外资的规划、协调和管理,使外资项目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联系统一起来,吸引外商投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层次和水平。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投资软硬环境,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以完美、高效、优质的服务笑迎海内外宾朋来区共创开发区的新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