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重洋中的台湾经济

作 者:
朱磊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世界知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去年新台币全年贬幅仅为百分之十六,经济基本面较好是其优势所在。

      始自去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同程度地袭击了东亚各国家和地区。与东南亚四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相比,台湾经济所受冲击相对较轻。以货币贬值的幅度而言,新台币去年全年贬幅仅为16%。台湾在这次危机中受伤较轻并非侥幸,而是有着深厚的经济原因。

      内在优势起作用

      首先,台湾经济的基本情况较好。商品供给充足,通货膨胀率低,去年底外汇储备高达835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达109.7亿美元,外债却只有1亿美元。同时,台湾经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小, 台湾股市上的外资只占3%左右。而且,台湾经济正处于景气扩张期。1996年, 台湾经济处于景气循环的谷底,当时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调整台湾金融体制的政策,如鼓励不健全的地方金融机构与大银行合并,劝导银行加入金融再保险等,这等于先在台湾进行了一次金融改革,对抵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次,以重点发展高科技及原材料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功不可没。台湾在90年代推行了一连串产业升级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信息、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设备产值在1996年已达164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三位。在出口方面, 台湾产品与东南亚国家有明显的区隔,有七成以上的产品是集中在机械设备及原料半成品方面,所以这次东南亚各国汇率变动对于台湾出口的影响相对较轻。

      再次,台湾金融体系较为健全,资产品质较好。以银行业平均逾期放款比率为例,台湾为3.7%,而泰国为19.3%,印尼为16.8%, 马来西亚为15.6%,菲律宾为13.4%,日本为14%,韩国为15%~20%。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台湾在80年代末以来的几次金融挤兑风波中对金融体制的调整。另外,台湾正幸运地处于泡沫经济的末端,房地产已经盘整了八年,目前已在谷底,跌不下去了,这使得台湾不存在东南亚国家那样的房地产价格飞涨、金融机构坏账惊人等问题。另外,与日本相比,台湾银行界投资东南亚地区的金额也较少,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拖累较轻。

      最后,祖国大陆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稳步发展对维持台湾经济的稳定也起到重要作用。据台湾资料显示,去年前10个月,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值达16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 高于台湾整体出口增长率5%。同期,台湾自祖国大陆进口值为3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出口产品的第二大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在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投资于大陆市场的台湾厂商的利润与竞争力也随之提高,从而增强了其抵抗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

      深层问题须重视

      当然,台湾经济也并非一片凯歌声,幸免于难的背后也暴露出体制、结构上的弊端。

      台湾“中央银行”在此次危机中的所作所为颇为蹊跷,至少表明其仍缺乏独立性。去年10月13日,“中央银行”总裁许远东说,存款准备率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再调降,并称新台币28.6的价位是合理价位。但三天后,“行政院长”萧万长指示要挽救持续下跌的股市,许远东随即宣布再度调降存款准备率。17日,“中央银行”宣布弃守汇市,致使新台币一路跌破30元大关,此时距许远东誓言要保持汇率、严惩投机客尚不足一月。其后台湾《经济日报》说,萧万长24日更指示许远东只负责短期汇市,长期则由萧自己决定。这种举动充分显示了台湾“中央银行”定位不明确,缺乏独立性。

      台湾的出口商品结构,近几年虽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非技术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仍约占台总出口的四成,东南亚货币大幅贬值,导致出口订单流向东南亚。台湾机械业有近七成外销,其中销往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的机械数目,约占台机械出口总数的20%以上。而这几个国家币值连连重挫,导致机械进口成本大幅上扬,使这些国家的机械进口几乎全部停顿。在纺织、成衣等劳力密集型产品方面的竞争力也备受威胁。可见,台湾出口商品结构还需继续向技术密集型努力。

      金融领域也面临很多问题。一是许多重大建设都有转为BOT*的倾向,由于这些高耗资的建设是由民间承担风险,一旦出现失败,结果很容易使金融机构因大量坏账而造成危机。二是电子产业投资的金额过大且占社会整体投资的比例过高,这必然会增大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三是金融机构坏账问题依然存在。有消息说有十几家信用合作社的逾期放款超过10%,而某些农信部的逾放比例已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这样的基层金融可谓危机四伏。

      此外,台湾内债在年经济产值中比例很高,公司举债经营严重,盲目贷款和过度建设大量存在。出口下降、利率上升等问题,都对台湾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目前,台湾当局各“财经部门”已纷纷出台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消除危机后遗症的政策措施。去年底,台湾“行政院经建会”主委江丙坤在有关报告中提出台湾经济的四个努力方向:金融自由化与纪律化并重,尊重市场机能,稳定物价与健全财政,持续改善投资环境。今年初,台湾“行政院长”萧万长提出了五项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则,即经济稳定为优先目标、推动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重视内外均衡发展、重视金融纪律以及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台湾“经济部长”王志刚也提出有关单位应采取三大措施: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出口,扩大招商,从而促进投资回流。台湾“中央银行”随后则提出七项具体对策,包括适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维持稳当的总体经济政策并加强协调,加强金融监督管理,循序渐进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做好对厂商的影响评估,加强反倾销措施等,这些能否奏效,还有待今后的观察。(压题照片为台北新世贸中心大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