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开始实行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的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无疑地,浦东工业结构的变动是贯彻中央及上海市政府一系列政策的结果,也是国内外各种因素以及浦东新区产业关联驱动的结果。本文将首先考察浦东工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分析结构变动的原因,最后还将从更广泛的角度讨论工业在浦东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一、浦东新区工业结构的大变化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在开发开放之初在1990年,新区工业总产值仅为176.85亿元,至1996年已达527.75亿元(不变价),增长2 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0%。高速增长常常与急剧的产业结构变化联系着。新区工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以下方面: (1)新区的主要产业在1990至1996年间发生了重要变化。1990 年新区的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支柱产业依次是:①石油加工业;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③纺织业;④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⑤化学工业;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⑦机械工业。 1996年总产值超过60亿元的七个支柱产业依次是: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②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④化学工业;⑤石油加工业;⑥机械工业;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纺织业失去支柱业的地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列榜首,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则异军突起。 (2)工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一些产业稳定增长, 另一些产业呈现明显的突发性变化。前者如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等等。后者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该产业1993年总产值为9.10亿元,1994年猛增66.52亿元,达到75.62 亿元,1996年再到96.67亿元;机械工业1991年总产值11.75亿元,1992年 26.11亿元,1993年猛至49.83亿元。 (3)就产值而言,新区工业较集中在二、三个产业的现象在改变 ,代之以五、六个产业齐头并进。1990年,位于前三位的石油加工、钢铁、纺织三大行业的产值就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2%,而位于前七位的产业产值之和占72%,到1996年,前五位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在8—10 %之间,它们的产值之和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4%。 二、从需求面看工业结构变化 表1 1995年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产量及销售率 产品 单位生产能力 产量 生产能力销售率(%) 利用率(%) 印染布 万米 207746681 32.0 1.028 成品钢材 万吨 219 207 95.0 0.965 洗衣机 万台 130 133102.3 1.001 家用电冰箱万台 140 110 78.6 0.945 程控交换器万线 495 458 92.5 0.969 黑白显像管万只 332 376 13.3 彩色显像管万只 50 11 22.0 民用钢质船舶 万吨 62 50 80.6 1.013 利用新区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我们得到表1。普查资料包括 1995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产量与全部工业企业主要工业品销售率。我们把产量与生产能力的百分比称为生产能力利用率,那么,1995年大部分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由表1可知印染布的生产呈现严重开工不足,而钢材、洗衣机、 程控交换器、黑白显像管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接近、甚至超过100%, 家用电冰箱、民用钢质船舶等产品的生产属正常水平。如果把浦东新区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与全国的来比较,则新区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印染布的生产能力,全国为23%,低于浦东的32%,钢材、洗衣机、电冰箱、黑白显像管,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62.2%、43.4%、50.4%、67.7%,而新区分别为95%,102.3%、78.6%、113.3%。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大小直接影响产业的产值,影响到工业结构的变动。表1 中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大小可以说明浦东新区主要工业产业地位的升降。由于缺乏其他年份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数据,我们借助于各个产业销售率数据来分析。 表2 新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率(销售产值/工业产值,%) 主要产业 1993年1994年 1995年 全区工业99.96 98.6098.81 纺织业 99.35 98.3197.75 石油加工业 99.05 99.35 100.55 化学工业 100.18102.0398.40 医药工业97.85 98.3098.5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4.91 98.99 102.18 机械工业99.33 96.7799.7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0.41 99.93 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