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澳门经济态势及有关对策

作 者:
曹照 

作者简介:
曹照 江南社会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国际观察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澳门回归祖国前的过渡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了评述,并就澳门经济发展中的对策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主张。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继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之后,我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本世纪内最终结束外国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伟大复兴,确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过渡期澳门经济的喜与忧

      澳门长期以来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城,由于地域狭窄,人口很少,资源有限,市场容量不大,整体发展缓慢。澳门经济的起步得益于70年代末,大陆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澳门凭着人缘、地缘的有利条件,把握机遇促进经济飞跃,形成了制造加工业、旅游娱乐业、银行金融业、建筑地产业的四大经济支柱。1988年1月15 日《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后,进入过渡期的澳门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1988年澳门人均产值为6137.5美元, 1994年增长到16164美元,六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已列为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1988年为8.16%,1992年猛增到13%,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从1993年起便直线下降,至1996年增长不到1%,无论制造业、房地产业、 内部消费行业都处于低迷状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房地产业在经历短暂的高速发展后,出现了供应量远大于需求以及大量的投机短线炒卖现象,造成3万多个空置楼宇积压, 目前发展商欠付政府的土地溢价金已达10 亿澳门元。 其他行业如制造业萎缩情况愈益严重,增长速度大大减缓,90年代以来平均增幅不足2%,就业人口比例降至30%左右, 企业数目仅剩1700家,减幅超过20%。消费行业,因私人需求减弱,使得饮食业、零售业生意十分清淡,不少店铺纷纷裁员或停业歇业。

      近几年,澳门经济之所以出现持续下滑的困境,原因在于:一是本地资源,包括土地、原料、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大为削弱;二是受经济结构转型滞后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三是缺乏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尽管澳门经济发展受到以上某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但也伴随着诸多有利因素:一是澳门有多重优势。它处于迅速崛起的亚太地区,邻近香港,背靠中国内地珠江三角洲,同时拥有世界贸易组织中独立关税区的地位,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享有欧美国家的贸易优惠,是开放性极高的外向型经济;二是国际环境趋于稳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正处于温和增长的轨道中,美国等一些主要工业国政府获连任或继续执政,既有利于维持其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助于澳门经济发展;三是中国内地经济变化。特别是我国实行第九个五年计划和跨世纪宏伟蓝图,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更需扩大与外界的经贸合作。因此在金融、贸易、工业、旅游、消费等方面都会给澳门带来直接利益;四是香港政权顺利交接对澳门有示范作用。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已定,对澳门尤其在政治和经济上肯定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2.澳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合理定位

      由于特殊条件和历史原因,澳门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单一的矛盾极为突出。据目前有关资料显示,第一产业中农渔业生产总值占本地总产值的比重仅1%左右,且继续呈下降趋势, 绝大部分农副产品依赖外部供应。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和制造业占很大优势,重工业尚属空白,其中建筑业的生产总值占本地总产值的比重在5%左右。据粗略估计, 1989—1993年的5年间,私人建筑业提供的建筑面积达610万平方米,其中约400万平方米为住宅,等于澳门常住人口人均11平方米。90年代以后, 政府又先后建成了新港澳码头、新澳凼大桥、松山隧道、澳门国际机场、九澳深水港及污水处理系统等工程,一度刺激了波动不定的建筑业;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占本地总产值的比重达20%左右,主要限于纺织服装、电子制品、食品、皮革、玩具、陶瓷、塑胶、家具、人造花、旅游用品等行业,特别是其中的纺织、制衣、塑胶、电子等主要部门,早已大规模转向中国内地发展。据专业人士估计,现澳门工业的生产总值,约有一半以上是在内地生产的。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娱乐业为领先代表,其中金融业在本地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超过8%。 澳门没有中央银行,现在23家银行都是商业银行,分行106家, 平均每5000人拥有一家银行,成为世界上银行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中,外资银行有14家,其中葡国商业银行为离岸银行,多家银行具有离岸金融业务,银行资本包括中资、华资、葡资、美资、英资、法资、德资、港资等,许多隶属国际著名的大银行;房地产业受建筑业波动影响而盲目扩张,楼市交易时好时差。90年代初期,某些新楼宇刚一推出,很快便告售罄,甚至有人整幢认购新楼盘,楼价大幅上升,严重脱离本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中期之后,成交量急剧下降,再次跌入低谷;旅游娱乐业所占本地总产值的比重约27%。澳门作为传统旅游城市,在亚洲和远东国际旅游市场上占一席之地,被誉为“东方蒙特卡罗”,每年有近800万的外来游客,为本地居民数的20倍,这些游客在澳门食、 住、行、游、购、娱,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行业的繁荣。在旅游娱乐业中,博彩旅游占80%,占总收益的2/3以上,历年来政府财政收入主要部分来自于博彩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以上的分析中看出,澳门经济结构长期形成的第一产业薄弱,第二产业不均衡,第三产业发达的格局,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第一产业中的农渔业因澳门城市规模的扩大,许多耕地及鱼塘被发展成为城市新区,故已无法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持续不振,短期内难以扭转。发展商积压了巨额资金,后续资金的缺口也相当大,需要通过多方努力,逐步消化。旅游娱乐业业绩大致稳定,但缺少大型景点和现代配套设施,服务质量、文化娱乐品味及功能化等方面急需改进。金融业虽然也有理想增长,但金融市场发育不全,既没有资本市场,也没有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又不发达,金融创新业务应用不多,传统业务发展空间已似饱和,因而不仅妨碍着金融业向纵深发展,也难于满足经济结构调整所需的大量融资;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空缺无必要发展,而制造业却处于低层次、低资本、低技术、低产值的劳动密集型阶段,并从原来的第一大行业退居旅游业之后成为第二大行业。由于澳门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旅游娱乐业,致使制造业进一步放缓的现象令人担忧。澳门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一个极为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合理定位问题。为此有些人主张顺应以旅游娱乐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近年迅速发展的趋势,放弃制造业,以使澳门成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笔者认为,这种主张是不适合澳门经济的远期发展的,现代经济运作要求制造业以服务业为依托,服务业以制造业为基础。增加生产可刺激对服务的需求,服务的进步反过来又可大大促进生产。从制造业现在在澳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吸引的劳动人口以及对服务业的支持作用来看,它的地位是无可代替的。制造业的发展是澳门经济得以平稳发展的主要基础,单纯依靠旅游娱乐等服务业的澳门经济,将是脆弱的,抗冲击能力很低的空心经济。为了尽快扭转制造业衰退的局面,最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产业优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利用现有的工业条件,大力资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如电脑、电子、微电子元件等新兴工业,重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带动服务业向成熟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真正形成以制造业为基础,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