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这个题目,很有新意:一是回归后粤港合作已是“一国”前提下的“两制”合作,要把握其新内涵;二是面临新世纪的挑战,是战略性的长远合作,要有新的战略眼光。 一、要从战略高度探讨粤港间如何从根本上实施区域合作 以往粤港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合作,是基于地缘、人缘的优势,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但香港受港英管治的局限,两地合作带自发性,未能从更长远的未来进行策划。今天,香港的回归消除了不明朗的因素,从战略高度更宽更远地策划粤港合作已成为现实和可能。回归后,香港将归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并成为其通向国际市场的直接口岸。因此粤港关系本质上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内部的合作关系。经济区域是在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市场作用下自然形成的。珠三角经济区,是我国规划的十大经济区中,首先利用改革开放的条件,在市场体制的推动下形成并崭露头角的。粤港的区域合作,就是要循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促进珠三角经济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其长远地对内地发挥牵引和辐射功能,对外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并促使自身向经济一体化发展。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由环珠江口的高密集U型城市圈构成。 香港处于珠江口东岸城市经济带的出口,由于它已是国际化大都市,又是著名的自由港,因此它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龙头位置。广州应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它连接珠江口东、西岸两条城市经济带,在三角洲内部起着经济枢纽的作用。因此,粤港的区域合作,首先要促进珠江口的城市化发展,使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并互补配套;然后要协同对环珠江口城市经济带的开发,在产业分工合作上加强宏观指导,尽量避免产业趋同和竞争的产生,以有利于城市圈整体功能的提高,使大城市更加现代化、国际化,中、小城市则向职能专业化方向发展。我认为,就环珠江口U型城市圈的建设和规划问题, 粤港之间由政府出面进行协商已正当其时,有些像边境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更要有统一的原则和政策,而且通过立法加以约束。目前正是内地产权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珠江三角洲正在推广深圳和顺德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产权体制的转变先声夺人,这首先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空间,正为港商、港资进一步与内地企业结合,发展高增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大好机会。香港的竞争力,已经受到了最近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今后要保护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与内地的企业相结合,这是粤港区域合作题中应有之义。我建议粤港之间成立由两地官方或半官方联合组成的区域合作指导机构,这才有利于切实地把两地区域合作问题提到经常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不断优化珠三角的经济环境,是加强粤港区域合作的长远大计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有宏观的指导,但最根本的是靠市场的作用,靠市场利益的驱动。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市场机制已基本形成并发生作用,但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政策、法律、科技、教育等与体制还未能配套或未尽完善,其改革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因此,经济环境仍然有待优化。改革开放初期,靠特殊政策、优惠待遇吸引了不少外资、港资。今天不再依靠优惠政策了,靠什么继续吸引外资、港资呢?重要的一条,就是优化市场环境。当前,许多港商仍然不熟悉不适应内地的市场环境,对投资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尽完善存有疑虑,对非经济的投资风险存有戒心。因此,推动两地区域合作,要重视软环境的基本建设,首先要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并切实提高执法的透明度,改善外商投诉的状况,依法保护外商、港商的权益;特别是学习借鉴香港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公正判处商业贸易诉讼的成功经验,创造更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三、协调和发展边境建设,重视边贸经济的开发 在一国范围和同一经济区内仍然保留粤港之间的边界,是为了维护香港独立关税区和自由港的地位,以有利于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一事实,体现了粤港区域合作的特殊意义。因此,边境建设和边贸经济开发对促进两地经济交流和区域合作将起重要作用。我们要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粤港之间协同解决好如下问题:(1)适应于物流、 人流日益增大的口岸和通关设施建设;(2)边境地区新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规划;(3)与此相适应的跨境交通、环保、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建设;(4 )边境产业和贸易开发规划;(5)边境人口发展规划;(6)边防建设规划等。目前,香港特区政府立足下个世纪,准备充足财力、物力发展新界西北这一经济新区,这正是与深圳接壤的边境地区。如果广东与之配合,开发边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区,不久的将来,珠江口东岸,从香港经新界到深圳,从深圳经东莞到广州,将是一条城镇密集型的经济增长带,也是下个世纪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黄金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