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沪港经济合作新时期

——立足亚太、面向世界

作 者:

作者简介:
岳咬兴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单位邮编为200433

原文出处:
财经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与开发区经济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7年7月1日是世界瞩目的日子,一颗闪亮的东方明珠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时刻也标志着沪港合作新时期的到来。

      随着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持续巩固香港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信息中心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的性质是中国主体与独立关税地区(香港)的经贸关系,视作地区经贸关系。香港对内地的投资仍享受外商投资待遇,内地到香港投资仍然被视作到境外投资。香港作为独立的关税区域,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经贸组织的活动,独立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利巩固香港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

      开拓沪港合作的新局面,既要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实现互补,同时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发展双方在世界经济贸易关系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亚太经济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是世界经济重组、各国经济贸易政策大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将是这一时期经济重组和调整的主要形式。首先是欧洲区域的经济联盟, 自90 年代初期欧洲共同市场发展为欧洲经济联盟(EU),到1995年欧盟正式成员已扩大至15个国家,形成了一个3.7 亿人口占世界贸易总额近40%的自由贸易区。土耳其、马尔他、及许多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也纷纷表示要求进入欧洲统一大市场。欧洲经济区域的扩大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它试图通过经济一体化逐步达到欧洲统一,形成全球一极。这必然会对欧盟区内以及世界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美国为首的北美经济区域合作在90年代也完成了重要的步骤。从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到1994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标志着又一个有3.6亿消费者的无关税区的大型贸易集团的形成。阿根廷、巴西和智利三个南美最大的国家也考虑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与美国为首的北美集团达成贸易协议。美国正致力建立以美国为中心,包括大部分美洲国家在内的泛美贸易集团。

      亚太经济区域作为官方合作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始于1989年。由于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贸易体制差异甚大、地理上相距遥远、贸易冲突较激烈,再加上政治上的分歧也较大等,使亚太地区的贸易区域化障碍重重。但是欧洲统一大市场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现,极大地促进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加速联合共同抗衡的紧迫感。1993年底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了首次亚太地区非正式的首脑会议,达成了一系列有积极意义的协议,强调发展和强化多边开放贸易体系、削减各成员国间在贸易、投资和服务方面的障碍,使亚太经济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非正式的首脑会议几乎成为每年的例会,亚太各国政府对该区域的合作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亚太经济合作不同于其他地区性贸易集团,由于亚太地区的特殊性,使它的合作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松散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它在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美国多年来一直采取“重欧轻亚”的政策,把欧洲作为其对外经贸与投资的主要伙伴。但针对目前美国在欧洲市场失势的局面,并且亚太地区经济所展现的勃勃生机,它已经把贸易与投资的重心逐步转向亚太地区。据统计, 1970 —1990年期间,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出口占美国总出口的比重从45.2%上升到58.7%,进口从56.1%上升到62.5%。到1992年,美国对东亚的贸易总额达3360亿美元,占美国全年贸易总额的33.6%,远远超过其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210亿美元)。

      确立沪港经贸合作在亚太经济区域的地位,这也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中国经济纳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良性循环的客观要求,香港和上海应义不容辞地充当这一角色。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对外开放的程度逐年提高,连年的关税调整,已使中国的关税水平从90年代初的42%下降到1997 年10 月的17%。服务贸易市场也逐渐对外开放,部分外资银行已有了人民币业务经营权,经常性项目的外汇已基本实现了自由兑换。对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开放了商业经营权,对外贸易经营权也开始开放。这些经贸体制的变革和政策措施调整,也为确立沪港合作在亚太经济区域中的地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及参与程度如何,将是一国能否在下一世纪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上海和香港特定的经济贸易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特别是亚太经济区域合作中,无疑充当了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相继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特别关注,也使香港在联结欧洲及北美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更为突出。香港和上海的经贸合作既要在巩固现有的基础上立足于优势互补,同时必须目标于建立在新世纪的亚太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拓展新的领域,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香港的回归,也为双方相互补充、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增长点发挥综合优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沪港经济合作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后则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到1996年底,香港在沪直接投资累计已达6594项(其中合资项目4246,合作项目1224、独资项目1093), 协议资金108.5亿美元。占上海协议吸收直接投资的46%。估计香港企业提供了至少60万个工作岗位。香港的投资对上海的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香港是仅次于日本的上海第二大贸易伙伴。沪港两地的金融合作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有一天时间就在香港股市筹得资金5亿港元的记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