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人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考察它。例如:我们可以从其发展水平与程度上对其进行考察,这实际上就是要对香港经济的发展成就作出一番描述和分析;我们还可以从其内在构成上进行考察,这也就是要对香港的经济结构作出一定的分析与探索;我们还可以从制度安排上进行考察,这是要对香港的经济发展体制进行必要的探讨和概括。事实上,要对香港经济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这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姑且称为对香港经济的“三维考察”。 考察之一: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香港经济的发展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用美好的词语赞许它,将之誉为镶嵌在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即通常所说的“东方之珠”。实事求是地说,香港的经济发展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是: 1.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从渔港小鸭到亚洲小龙,成功地实现了“三级跳” 香港地狭人少,地域面积不过1000多平方公里,名符其实的弹丸之地;1841年英国侵占前,全域总人口不过5000多人,不少地方渺无人迹。域内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连淡水也极为欠缺,第五任港督为解决水源问题,曾重金悬赏征集供水方案,后在高山建筑水库才使当时的水源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可以说,当时的香港不过是一个贫瘠荒芜的小岛,是一只十分瘦弱的“渔港小鸭”。 英国占领香港之初,其远东贸易中心设在印度,英国殖民主义者之所以要占领香港,是因为香港水路直通广州,便于与中国内地联系,亦即英国是把香港作为深入大陆腹地的踏脚石,作为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商品的中转站来利用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建立一个便利的通商口岸。 今日香港已从一只瘦弱的“渔港小鸭”变成一条肥硕的“亚洲小龙”。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它可以说是成功地实现了“三级跳”。作为这一“三级跳”的“助跑”阶段,香港经历了从开埠到本世纪40年代末大约100多年时间的转口贸易港建立和恢复时期,大体上说,从1840年到1941年被日军占领,是香港从开埠到转口港建成期;其后经历了二战中经济遭受破坏与战后初期转口贸易的恢复期。 香港的“三级跳”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大体上讲,第一“跳”大约发生在5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时期,香港由转口贸易向工业贸易(制造业)转化并逐渐达到全盛期。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西方对香港实行禁运政策,迫使香港的转口贸易港地位失去原有优势、不得不大力发展轻工制造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一“跳”的结果是使香港逐渐确立了少数几种轻纺工业产品的出口中心地位,使香港经济动力由外在推动转为内在推动。香港经济的第二“跳”主要发生在70年代。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香港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由工业贸易向经济多元化的转型。这一时期的香港经济不仅以原有的外贸和制造业为支柱,而且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业、商业、旅游业等也成为支柱或重要产业。使香港的经济发展不仅只依靠一两个行业或部门,而是建立在更为广阔的基础之上。8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又实现了新的一“跳”,即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香港的电子计算机、合成纤维、精密机械制造等新兴工业迅速崛起,成为主导性产业,导致了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成就惊人:高速增长,富甲一方,创造了经济奇迹 香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二战后少数几个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有关资料,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自50年代以来,始终保持在5%以上,其中60—70年代基本上保持在10%以上。这一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出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的发展水平,而且也远远快于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处于经济起飞时期的发展速度。据统计,1947年至1987年的40年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0倍。这一成就是英国花了200年时间才取得的;美国则从1840年至1960年,花了120年时间,人均生产总值才提高了8倍左右。与亚洲其他三小龙相比,香港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据统计,60——70年代长达20年时间内,香港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其他三小龙,位于四龙之首;只是到了80年代之后,由于基数加大才放慢增长速度、但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仍高于其他三小龙。 由于增长速度快,香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有关资料,香港经济实力在全球排名榜上的位次逐年上升,1995年本地生产总值为1425亿美元,跃入全球前30位。人均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更为靠前,而且近几年不断攀升。据统计,199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0960美元,1995年为2.3万美元,1996年为2.45万美元。不仅高于亚洲其他小龙,而且高于西方国家的西班牙、爱尔兰和新西兰,在全球排名第六,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 3.获得了举世瞻目的国际地位: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 香港不仅经济发展成就惊人,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国际地位,已成为多功能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经济中心。其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中心。香港同世界170多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有8种产品的出口值或出口量名列世界第一。对外贸易额从1947年到1993年的46年间,从27亿港元增加到21188亿港元,增长了近765倍,平均年递增15.5%。90年代的前4年平均递增速度更达17%,大大超过全世界同期的平均增长速度。外贸总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为3.6%,居世界第十位,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而超过其他三小龙,居第二位。1993年人均贸易值351968港元(约45124美元),超过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仅次于新加坡而居世界第二位。 (2)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各类银行200多家,分行、营业所不计其数。外国银行在港代表办事处142家,名列世界前100名的银行中,有77家在港设有分行。在港外国金融机构数仅次于伦敦和纽约。香港银行业的总体资产和负债、有60%以上是对外的,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第四大银团贷款中心,是世界第四大股票市场,是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外汇市场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和新加坡,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租赁市场和基金市场也十分活跃、在国际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