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乡村聚落作为农村居民聚居的核心空间载体,是城乡居民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2]。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特点、生活习惯、民族文化风俗导致了乡村聚落巨大的地域差异[3],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域性乡村特色。特别是对于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而言,各具特色的乡村聚落深刻反映了历史时期劳动人民对不同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方式[4],充分体现了各地区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智慧,是中华民族千年农业文明的重要空间遗产。 乡村聚落的用地形态指聚落用地在规模、形状、组合模式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特征,是乡村地域特色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农村经历了激烈的空间转型和重构,大规模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导致乡村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5-9],乡村聚落的用地形态特色也日渐模糊,成为村庄建设中“千村一面”不良后果的具体体现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乡村建设要“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10],《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提出要“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1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后更是将“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色”列为了村庄规划的重要目标[12]。聚落用地形态作为体现中国传统乡村聚居形式的重要特色要素,是乡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当传承的“空间基因”[13-15]。因此全面掌握各地区乡村聚落的用地形态特征,了解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是在村庄规划中实现乡村地域特色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前提。 乡村聚落用地形态是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历史学等学科长期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以19世纪末梅村(A Meitzen)所开展的德国北部农业聚落形态分类为标志[16],用地形态一直被当作乡村聚落类型划分的核心指标[17,18],国际地理学联合会也将其作为乡村聚落一般类型划分的四项基本标准之一[19]。早期的用地形态研究主要运用质性分析的方法,通常按村庄的排布方式、规模大小、基本形状简要地归纳为若干种类型,如阿·德芒戎(A Demangeon)将法国乡村聚落形态划分为线状、团状、星形和散点等类型[20],金其铭将中国农村聚落分为集村和散村两大类以及团状、带状、环状等形态类型等[21]。随着“3S”技术和数理模型的发展,乡村聚落用地形态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大幅提升,如基于长期的、多序列的土地利用监测数据基本揭示了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数量、分布密度、用地规模等方面的地域分异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22-25],针对用地形状[26-32]、结构[33,34]等测度的量化分析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建筑、规划学科也运用空间句法、节点网络分析等手段发展了微观视角下的聚落形态分析方法[35-38],为乡村聚落用地形态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在乡村特色地域分异研究方面,刘沛林等、申秀英等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开展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和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39,40],罗德胤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谱系划分工作[41],不过上述工作多从民居建筑、景观环境、历史文化等视角切入,较少涉及到聚落用地形态。金其铭根据聚落的形状、规模、密度、延伸方向等将江苏农村聚落划分为9种类型[42,43],在国内学术界开创了利用形态特征开展乡村地域分异研究之先河。此后,聚落密度、分布形态、用地规模、用地形状、用地结构等指标被广泛运用于刻画乡村聚落形态空间分异格局的研究中[29-31,44-47]。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在乡村聚落用地形态特色分异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也体现出一些不足:①所运用的形态测度以规模和密度特征为主,对形状、结构等测度的应用不太广泛。②研究的空间尺度以省域以下的局部区域为主,全国尺度上的整体研究不多。③关于用地形态特征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相互联系缺乏较深入的解读。 乡村聚落的用地形态特征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稳定的,从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域特色的角度出发,亟需系统解析全国乡村聚落用地形态的特色构成和地域分异态势,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机理。本文以全国80余万个乡村聚落用地斑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量化分析手段从用地规模、形状、结构等角度揭示乡村聚落用地形态的地域分异格局,并从人地关系、生产方式、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用地形态所反映出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以期为乡村规划中的居民点合理布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地形态整体导控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使乡村聚落长期以来形成的用地形态特色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延续。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用全国2018年的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坐标配准后,解译得到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在内的所有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分类系统》[48]),共提取出805993个乡村聚落斑块数据,可以覆盖全国大部分自然村,在30m的数据精度下聚落边界可清晰识别。 2.2 乡村聚落用地形态特征的测度和识别方法 为了综合反映用地形态对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形式、空间组织模式和大地景观构成的整体性表达,本研究从用地规模、用地形状和用地结构三个方面对乡村聚落的用地形态进行量化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