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研究热点与进展

作者简介:
王雯雅(1995- ),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E-mail:wen_ya_wang@163.com,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 202162);汪明峰(通信作者)(1977-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E-mail:mfwang@re.ecnu.edu.cn,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 202162);张英浩,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 202162);汪凡,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武汉 430062)。

原文出处:
世界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借助CiteSpace软件,选取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对1999年至今的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研究进行文献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研究在2015年之前发文量较少且增速缓慢,从2015年开始,进入飞速增长阶段。②“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这三个关键词在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研究中出现的频次最高,其中关键词“互联网”突现强度大、出现时间早、时间跨度长;研究总体呈现多学科视角及多学科交叉的趋势。③相关研究经历了起步(2005-2010年)、增长(2011-2016年)和深化(2017年至今)三个阶段。④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发展、数字乡村发展的政策效应和数字鸿沟。未来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扩展、研究尺度多样化、理论框架完善及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3 期

字号:

       0 引言

       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动全球城市与乡村区域的经济格局、产业形态以及社会结构、政府治理等发生深刻变革[1],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农村地区尽管原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有效结合地方禀赋,依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平台,提升本地产业、文化发展水平,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由此,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日渐提高。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学科和视角出发,研究了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的相关问题。国外关于数字乡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不仅关注电子商务[2]、数字旅游[3]、精准农业[4]等农村经济问题,同时对基层数字治理[5]、电子医疗[6]、数字教育[7]等社会方面的问题也有较多探讨。国内研究一方面围绕数字乡村建设理念,探究了数字乡村建设[8]、乡村变革与转型[9]等问题;另一方面以发展目标为导向,对数字产业助力乡村发展[10]、产业数字化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11]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还有研究对地理学中出现的“数字转向”进行综述与展望[12,13]。这些研究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相关的研究成果具有分散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但同时,有关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的研究综述较少,尤其是缺乏基于计量方法的文献归纳与总结。基于此,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作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分析,以期系统审视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发展的研究进展,为更加深入开展数字乡村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检索式为:SU=(“互联网”+“数字化”)*(“农村”+“乡村”+“农业”),时间跨度设置为1999-2020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9月26日,共检索出1016篇文献,剔除会议综述、新闻报道、书评、无作者文献以及其他不相关条目等无效数据,最终得到901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发文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知(图1),20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研究的热度逐年升高,其发文量除在2018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

       1.2 研究方法

       方法以文献计量分析为主,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一般而言,文章的关键词是文章研究主题和方向的高度概括和精炼表达。在对某一学科领域进行文献分析时,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领域内知识之间的联系。本文综合利用CiteSpace软件中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区演化、关键词聚类等功能,绘制相关可视化图谱,将其作为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脉络演进以及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地,结合传统文献梳理方法,深入剖析重要的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呈现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的研究概况。

       2 结果分析

       2.1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首先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时间跨度为1999-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选取每个时间切片中高被引的前30个关键词,最后得到中国互联网与数字乡村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其中,关键词节点159个,连线193条,密度为0.0154。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为年轮样式,节点颜色代表关键词出现的时间,灰色表示较早的年份,红色表示较近的年份;年轮的厚度与该年的关键词频次成正比;连线越多表示关键词间联系越密切,连线越粗表示关键词间关联强度越大。

       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看,该研究有三个较大的节点,按频次从大到小依次为:“互联网+”(209次)、“互联网”(105次)、“互联网金融”(92次)。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一般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较广,属于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互联网金融”虽然是“互联网+”主题的一个分支,但其节点也较大,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小企业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学界的关注较多。

       从关键词之间的连接情况看,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关键词属于高频关键词。其中,有多个关键词之间联系紧密,比如“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互联网”与“乡村旅游”、“互联网金融”与“精准扶贫”等。从关键词出现的时间来看,“互联网”和“农村”两个关键词节点中有明显的灰色、蓝色,表明相关研究出现的年份较早;“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关键词节点红色占比大,是由于互联网技术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凸显,以及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些研究主题在近几年热度较高,也表明国家政策对学术热点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创新”“智慧农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