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①。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全球现代化建设的普遍性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国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同时也不能照搬西方式现代化的模式。对应的中国城镇化发展中,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国城镇化的有益经验,同时又不能照搬个别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模式,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打破西方式现代化的支配性地位,将给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遵循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城乡规划与发展中充分考虑城市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重点和任务,走城乡融合城乡共荣的现代化之路。 1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充分考虑中国14.13亿人(2021年)的现实国情,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要求合理安排进城人口和驻守在乡村人口的比例,共同为确保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乡村高质量振兴储备必需的人口总量,合理调控农业人口市民化或镇民化的节奏、速度和数量(图1)。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共同富裕,实现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地位的居民共同富裕,实现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有差别的共同富裕,确保人人都能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成果。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把新型城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物质财富,还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精神财富,实现物质领域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共同富裕,以新型城镇化的物质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新型城镇化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优先保护自然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不能超过自身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阈值,寻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最佳耦合点[2],走出一条既能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又能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双赢”之路,是为绿色城镇化发展之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新型城镇化发展既要面向世界高水平开放,按照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原则,积极学习并选择性吸纳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模式,又要结合中国特色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城镇化发展之道。因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也影响着全球城镇化的进程。推进中国城镇化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就是为全球做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3]。
图1 中国式现代化对应的新型城镇化要求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requirements corresponding to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2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一体系三高两美”,即: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推进城市群高质量集聚、县城高质量发展与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三高”目标,把城市群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与先行区,将县城和小城镇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区,把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方向(下页图2);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两美”,进一步建设美丽中国。 2.1 高标准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十大战略,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等,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其他九大战略的支撑,十大战略之间的互补推动关系图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