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此次发布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建设名单。其中,从枢纽类型看,生产服务型7个、商贸服务型5个、陆港型5个、空港型3个、港口型2个、陆上边境口岸型2个、陆港型及陆上边境口岸型合并建设1个。此次,生产服务型7个,是数量最多的类型,围绕“生产服务型”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究。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为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自2019年至2022年先后公布了四批共包括95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目前,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进入实践和实战应用为主向的阶段,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实施,对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下,掀开中国物流枢纽城市的大幕。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是按照发改经贸[2018]1886号文选择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包括55个商贸服务型、47个生产服务型、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6大类型。 国家212个物流枢纽布局规划,6个类型中“生产服务型”数量上排二,仅次于商贸服务型。当前,国家物流枢纽是城市交通与产业协同的催化剂,在城市进一步深化、产业转移环境进一步成熟的大背景下,以“生产服务型”为载体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模式,是参与塑造全球供应链的必然,是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崛起的可行之路。 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三大着力: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卡塔尔世界杯为例“中国元素”几乎遍布卡塔尔世界杯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圆梦在卡塔尔世界杯,看到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及韧性巨大的影响力和“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国家队”文化科技创新力的成功亮相,提高了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地位,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码参加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底气。 每一个时代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进程中的创新产物,它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同时具有不同的内容。一年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文(以下简称《规划》)于2018年12月21日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 笔者提出了“生产服务型”的概念,于2007年9月24日接受《遂宁日报》记者姚波采访和2008年12月22日《四川新闻网—遂宁》记者冯利婷采访有公开报道,记录遂宁从项目起步到“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概念性规划时都贯穿了“生产型物流基地”即“生产服务型”的理念。 笔者总结发现许多地方寄希望于物流园区“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一旦效率并不是很好时,产业业务供给量不足的循环困境,容易导致物流园区投入后部分基础设施闲置。在招商实战接触过程中引起更深入思考,并通过在中东西部等地调研中了解更加清晰。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呈梯度转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内陆开发重要国策,然而市场行为下产业转移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中西部地区高物流成本是导致我国产业转移停滞的根本原因之一。故摒弃了“物流是产业的附属”传统惯性思维,设计出“物流是产业的载体”的观点,认为生产型的物流服务基地顺应社会大分工的需求,将生产制造业融入其内部,两者形成相互包含的不可分割体。对于“生产服务型”的定义与研究也在不断地调整优化,研究完善的考量标准也在持续的变化和发展。以“生产服务型”为载体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模式,不仅仅是内陆地区城市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达地区城市新一轮崛起的重要途径,从思路上明确后提出了“生产服务型”的定位,是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成为物流枢纽基地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 “生产服务型”产业复合特性,保障地方经济运行需要,利用区域中心地位、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集聚能力,努力提供便捷高效供应链服务,是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布局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全球生产要素的最佳集散地,也是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所在。物流枢纽由原本产业附属逐渐转变成为产业的载体,继而进化为产业集群核心,国家物流枢纽的规划建设不单单停留在为社会物流提供配套层面,而应是一种新的视角布局与规划。 笔者始终坚持以产业互动为支撑的理念,始终关注传统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关系,并在具体物流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验证和调整,“生产服务型”理念取得的良好反馈也印证了思维方向的正确性,对此作更进一步的解析。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产业转移通过在市场运作下物流与供应链成本是摆在台面上现实困境的纠葛,是导致产业转移停滞的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因,对此,需要理性看待地区差距。困境如何反转,是产业转移中重要策略,这种策略核心在于转移后产业链与价值链有理想的上升空间。产业转移物流领域与生产领域密切关联,产品原料与成品能够及时采购与供应并及时运达,供应链强有力效能是可以支撑产业链与价值链上升空间。所以,众多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要发展动力的产业园区往往需要周边有物流基地,期待物流基地拉动区域内物流质量的提升,这就为产业转移重要策略找到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