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平台型电商企业发展迅速,逐渐开始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并从采购、品牌、数据等多个维度向平台供应链上下游成员进行赋能。其中,采购赋能是指平台型电商企业借助数智化技术,整合供应链资源,集成多种基础服务,为零售企业提供智能选品、集中采购等采购服务,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改善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行为。近年来,阿里巴巴、云集、京东等平台型电商企业纷纷开展采购赋能的实践。以云集为例,该电商平台精选多个热销商品,集成大量商家的订单需求,向优质的品牌供应商统一采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总采购成本下降30%,消费者复购率超80%。同时,云集在全国七大区域布局仓储设施,若有订单产生,商品直接由云集自有仓库发货,基本实现了“次日达”。 云集的运营模式被称为S2b2c(Supply platform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是一种供应链平台(S)整合上游优质供应商赋能于零售商(b),并共同服务于顾客(c)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该模式下,零售商在交易达成后抽取佣金,而平台型电商企业则承担了全部的库存和物流成本,因而可能会导致其自身的高库存风险。以云集为例,其库存成本从2016年的9700万元攀升至2018年的6.75亿元,增长了近7倍。因此,平台供应链的库存风险共担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事实上,供应链的库存风险早已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对库存风险的研究主要从供应端的产出不确定性和零售端的需求不确定性两方面展开。 在产出不确定方面,蔡建湖等[1-2]指出部分特殊商品实际的产出数量往往与计划的数量不同,经常出现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的情况。这种随机产出不仅影响着上游供应商的绩效,也影响着供应链下游成员的库存管理。在需求不确定方面,制造商和零售商面临着随机的消费者需求,张令荣等[3]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确定情境下,研究了补货提前期不确定对Supply-hub协同补货策略的影响。在实践中,供应链可能同时面临产出不确定和需求不确定的双重风险。以科特迪瓦为例,在该国生产可可豆的过程中,受到天气变化和疾病影响,其产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科特迪瓦可可豆的主要购买者,吉百利、雀巢等大型巧克力制造商难以准确预测巧克力的市场需求。因此,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制造商都面临着巨大的库存风险。 为了降低供应链的库存风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风险共担契约,主要可以分为产出风险共担契约、需求风险共担契约和混合风险共担契约。 产出风险共担契约是零售商与供应商共同承担随机产出风险的一种契约。胡盛强等[2]探讨了产出不确定下的采购优化模型,设计了灵活采购和固定采购两种策略下的风险共担协调机制。在特定的参数组合下,两种策略下的风险共担机制均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和帕累托改进。林志炳[5]通过考虑成本分摊的收益共享契约,解决了产出不确定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许民利等[6]基于再制造产品的产出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 需求风险共担契约是零售商与供应商共同承担需求不确定风险的一种契约。官子力等[7]研究了需求不确定下产品服务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激励问题,采用两部补偿激励契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周继祥等[8]比较了零售商采购和第三方物流采购在需求不确定下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Guo Pan等[9]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情境下,考虑了零售商通过看跌期权实现退货的供应链模型,设计了一种行权价格不固定的选择性回购契约,解决了供应链的协调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产出与需求同时不确定环境下的混合风险共担契约。蹇明和王永龙[10]指出在供需不确定情境下,回购和产出风险分担的组合契约不仅能有效协调供应链,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供应链成员绩效的帕累托改进。凌六一等[11]采用单位价格补贴的风险共担机制,在供需不确定情境下,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中供应商与制造商采取不同的风险共担契约对供应商、制造商以及整条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李小美和张光军[12]探讨了在供需不确定情境下考虑双边努力的供应链风险共担模型,设计了回购和成本分担组合契约。在特定的回购价格和成本分担系数下,该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利润的任意分配。 此外,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崛起,关于“平台赋能”的研究逐渐兴起。王节祥和盛亚[13]探讨了平台赋能的内涵,即由核心企业集聚研发能力、生产经验和产业资源,搭建基础区块对平台供需双边用户进行“赋能”。Lenka等[14]研究了平台数据赋能在价值协同创造中的作用,进一步将平台数据赋能划分为连接能力、智能能力和分析能力3个维度。孙新波和苏钟海[15]围绕着系统的整体性,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明确了平台数据赋能的概念界定。 综上,虽然已有学者运用风险共担策略来优化随机产出或随机需求下的供应链绩效,但很少会考虑平台供应链中的采购赋能行为。在实践中,平台型电商企业对于供应链成员的“采购赋能”已经较为普遍,并逐渐成为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绩效的有效手段。此外,大多文献只关注产出或需求单方扰动的协调,同时考虑产出与需求不确定的研究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