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的一次散步,小一班的孩子们在养殖区发现了新养殖笼。 七七:快看,这里有一个笼子! 涵涵:这是新买的笼子吗? 仔仔:这里面会养什么呀? 孩子们蹲下来,讨论养殖笼里要养什么。 仔仔:养一只大肥猪! 嘟嘟:我想养小兔子。 豆豆:养小鸡,鸡长大了会生蛋。 安琪:对!我们每天都要吃鸡蛋的。 跟随孩子们的发现,我们举行了“养殖笼里养什么”的投票活动。最终,“小鸡”胜出,拿到了入驻养殖笼的入场券。 对爸爸妈妈说: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当孩子们对养殖笼表现出兴趣时,教师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并和孩子们一起就“养殖笼里养什么”进行投票。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秉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做孩子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探索。 用床能孵出小鸡吗? 小鸡是怎么来的呢?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表示,要先孵蛋。 涵涵:小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呢? 勤丰:我奶奶家的鸡是趴在鸡蛋上孵的。 朵朵:什么样的鸡能孵蛋? 小兮:鸡妈妈才能孵蛋,鸡爸爸不能孵蛋。 媛媛:我们可以孵蛋吗? 乐乐:我们不是鸡妈妈,怎么孵蛋呢? 孩子们表达了想要孵蛋的想法后,教师组织孩子们讨论了可行的办法。 闹闹:我觉得可以用床来孵小鸡! 教师:为什么床可以孵小鸡呢? 闹闹:因为我弟弟就是这么出生的。那天我一回家,弟弟就在床上了。 欣欣:我妹妹也是突然出现在妈妈的床上了! 一一:那我们用床来孵小鸡吧! 教师决定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用“小床孵蛋法”,召唤小鸡。 西西:我要用纸巾包住蛋宝宝,这样它就更温暖了。 闹闹:让小蛋宝在枕头旁边跟我一起睡午觉吧。 可可:我会给他唱摇篮曲。 一一:啊!仔仔的蛋宝宝摔下去了! 仔仔:老师,我不小心踢到他了。 牛牛:蛋宝宝碎了。 这样的孵蛋方法,不仅没有孵出小鸡,仔仔的蛋宝宝还意外碎掉了。 贝贝:我们的计划失败了。 教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橙橙:可以上网查一查! 一一:我舅舅用泡沫孵化箱孵过小鸡。 第二天,一一舅舅拿来了一个孵化箱,他与孩子们分享了和孵蛋有关的知识。 1.孵出小鸡大约需要21天。 2.只有受过精的鸡蛋,即种蛋才能被孵化。 3.人工孵化在孵化箱中进行。 4.孵化时,需要翻蛋,即改变蛋的孵化位置和角度。长时间不翻蛋,胚胎会与壳膜粘连。 5.孵化时还要给蛋壳喷水,喷水可以软化蛋壳,有利于小鸡破壳。喷水还可以降低蛋壳温度,防止壳内温度过高,导致小鸡死亡。 6.在孵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照蛋灯,透视胚胎的发育情况,掌握孵蛋进程。 经过知识及物质材料的准备,我们开始了孵蛋之旅。每个孩子认领了自己的蛋宝宝,还给蛋宝宝起了名字、做了记号。为了记住孵蛋要诀,孩子们用绘画记录孵蛋知识,贴在孵蛋箱上。教师安排孩子们轮流当“小小孵蛋员”照顾蛋宝宝。 对爸爸妈妈说: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我们应立足于“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当孩子提出用小床孵化小鸡时,教师并未阻止,而是鼓励孩子进行尝试。在试错之后,教师和孩子一起,借助其他资源了解孵蛋知识,帮助孩子进一步探索。所以生活中,家长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而以“成人经验”扼杀孩子的兴趣。 鸡宝宝,你长什么样 每一天,孩子们都认真地照顾蛋宝宝,交流“育儿”知识。 涵涵:我感觉嘟嘟的蛋宝宝动了一下。 汤圆:小鸡要出来了吗? 贝贝:每个蛋都会变成小鸡吗? 橙橙:真想看看蛋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琪琪:用照蛋灯给蛋宝宝做个“B超”。 橙橙:蛋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做“B超”? 教师:再等两个星期就能做啦! 孵化的第14天:我的蛋里有蜘蛛网。 两周后,我们给蛋宝宝做了“B超”。 琪琪:我好像看到蛋宝宝的大眼睛了! 甜馨:它长得好像外星人。 果冻:它怎么一动不动,在睡觉吗? 果果:快看,我的蛋宝宝里有一丝丝的东西,好像蜘蛛网呀,还会动呢! 佩奇:咦?为什么我的蛋宝宝里什么都没有? 乔治:我的蛋宝宝也是,没有小鸡也没有蜘蛛网…… “蜘蛛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的鸡蛋有,有的没有呢?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才知道,如果蛋中出现“蜘蛛网”样结构,并且伴有流动的血丝,说明受精卵在发育,这样的鸡蛋能孵出小鸡。如果蛋宝宝里没有“蜘蛛网”,就不能孵出小鸡。讨论后,教师和孩子们总结了个别孵蛋失败的原因。 1.只有鸡妈妈、没有鸡爸爸的蛋宝宝孵不出小鸡。 2.有些鸡妈妈生下的蛋宝宝不健康,孵不出小鸡。 3.孵化箱角落的蛋宝宝没有及时翻身,也没喷到水,受热不均,孵不出小鸡。 4.有些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蛋宝宝,胚胎冻死了,孵不出小鸡。 得知一部分鸡蛋无法孵化出小鸡后,孩子们心里都很难过。于是,为了迎接不到一周的小鸡出壳日,他们更加密切地观察蛋宝宝,定时给蛋宝宝翻身、喷水,帮助它们健康成长。从第18天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停止翻蛋,同时增加喷水次数,每日晾蛋,迎接小鸡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