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孩子心里的“恐惧”小魔兽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佩华,上海市娄塘幼儿园

原文出处:
学前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次,我和几位妈妈一起,带着孩子们聚会,无意中聊起了孩子的“恐惧”。我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害怕的事情真的是各式各样,有的听都没听说过……

      看看,孩子们的“恐惧”清单

      小米妈妈:我家闺女死活不肯坐在马桶上“嗯嗯”,只肯站着大便,大人们软硬兼施,孩子只要面对马桶就哇哇大哭,撕心裂肺的,大人只好作罢。如果这个习惯上幼儿园之前还不能改变的话,可怎么办?

      小糖妈妈:9月份开学了,看到别家孩子适应几天就可以开心快乐地上幼儿园了,我们家的这个娃娃,只要提到“幼儿园”三个字,就死活不肯跨出家里那扇大门,扒着门柱子,比壁虎的吸盘都吸得牢固。不肯上幼儿园的小家伙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叶子妈妈:我女儿害怕的东西很奇怪,只要看见巨大的高压线塔或发电大风车,就会害怕得发抖。我能感受到她是真的害怕这些大家伙,我都不知道她是啥时候有的这个心结,我一直想不通她在害怕什么。

      小林老师:孩子们进洗手间洗手时,我忽然听到里面传出尖叫声,吓得赶紧冲进洗手间,以为发生什么伤害事故了。谁知是我们班的小唐看着洗手池的水满了溢出来了,小手指着水池,大声尖叫且一脸惊惧。老师通了下水道把水放了,孩子的情绪立刻缓解了。和小唐妈妈沟通后,她说在家里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孩子害怕的点在哪里?

      听了妈妈们的小故事,我一直在思考,面对孩子们各式各样的恐惧,妈妈们或许感到莫名其妙,但其实有因才有果。从幼儿心理学来说,大多数的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心理都是后天形成的,一定有一个不良刺激的存在,而周遭的大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及时地安抚,造成了孩子对不良刺激一直不能很好地消化。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生来所怕的东西不多,惧怕大多是后天养成的。家庭教育之不良,周围邻居之恶劣影响,于是慢慢养成了种种惧怕的习惯,如怕黑暗、怕狗、怕猫、怕昆虫等,都是对于人生有很多不便的”。我想,如何帮助孩子解除目前的困顿,首先需要成人从儿童的视角发现并理解他(她)的恐惧从何而来,才能寻找适合的方法予以疏导和排除。

      “群”而聚之,顺藤摸瓜

      我将这些受孩子恐惧心理困扰的家庭建成了一个网络群。通过此群,大家对孩子不同的恐惧心理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探究与研讨。从中我发现,几乎每一个对某一事物有恐惧现象的孩子,在幼年早期都发生过与恐惧相关联的事件。

      比如,站着拉便便的小米,从小由奶奶带养。曾经有一次,奶奶让娃娃坐在大人的马桶上便便,孩子小手力量不够支撑,整个身体掉进了大大的马桶圈。奶奶忙别的事情去了,一时没发现,等小米被“救上来”的时候,已经哭得满头大汗。

      又如,不肯入园的小糖,没入园之前,爷爷哄不住他的时候,就总用幼儿园老师来吓唬孩子:“你不听话是吧,不听话等上了幼儿园,老师狠狠收拾你,到时候把你关在幼儿园喂老鼠。”于是,比窦娥还冤的幼儿园老师成了孩子眼中的洪水猛兽,孩子爱上幼儿园才怪呢!

      再如,看到高压线塔与巨大发电风车就害怕的小叶子,是因为看多了动画片《奥特曼》,妈妈说有一回看到画面中高大的电线塔忽然发出一声巨响变成了凶猛的大怪兽,孩子被吓哭了。心理发育还不健全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刺激,将想象与现实混淆,恐惧由此而生。

      还有,小唐妈妈说的小唐害怕水池溢水,追根溯源是与孩子幼年时一次浴缸溺水事故相关。当时孩子坐在浴缸玩水,妈妈暂时离开了,浴缸的水龙头没关,孩子在滑溜溜的泡泡水中滑倒而溺水,还好妈妈及时返回,捞出了他。看孩子无大碍,妈妈也没多想。但从此以后孩子就见不得水溢出来的现象。现在想来,孩子的恐惧点一定与这次溺水事件有关。

      而如今,孩子们的恐惧依然存在,如何驱赶住在孩子们心里的这些“恐惧”小魔兽,成了群内妈妈们最热议的话题之一。

      张老师来支招

      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罗素在其《论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中指出:“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婴儿似乎根本没有恐惧本能,从来没有受‘黑暗可怕’暗示的孩子似乎也不害怕黑暗,许多我们认为属于本能的恐惧都是后天养成的。成人不大惊小怪,恐惧也就不能产生。”如此看来,幼儿惧怕心理的产生,主要原因就在于成人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我与群内的家长们进行了积极沟通,帮助他们去寻找令孩子们感到恐惧的诸多心理事件背后隐藏的关联因素,最后发现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与宝宝个人不愉快的经历相关,如案例中的小米和小唐;2.周围不良的语言刺激带来的影响,如案例中的小糖;3.电子媒介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案例中的小叶子;4.家庭成员自身的胆怯在孩子身上的折射等。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不良刺激在父母及时的安抚之下,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心理素质的逐步成熟,自身能逐步缓解或消弭。但是,如果周围成人没有这样的意识或错过了最好的安抚时机,就会给孩子带来很长时间的不良感受,有的甚至会伴随终身。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我们的积极干预,帮助孩子走出心理恐惧的困顿,将住在孩子心里的“恐惧”小魔兽赶走。为此,我给家长们支了三个小妙招。

      妙招一:不要过度关注,只需陪伴孩子一起体验他的恐惧,淡化他的感受

      孩子出现异于平常的恐惧心理时,很多宠溺的大人会大惊小怪、自乱阵脚。父母要做的是自己先镇定,不要表现得过度关注。因为,过度关注有可能加深孩子的恐惧。相反,家长在陪伴中一起体验宝贝的恐惧,认同孩子的情绪,细心地发现孩子不良情绪的起因,再进行安抚,则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帮孩子认识他当下的情绪,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恐惧和害怕。同时要肯定孩子的这种情绪,家长尽量说得平静一点,让孩子觉得,哦,原来很正常嘛,也不是多大的事,看爸爸妈妈都不着急,从而缓释孩子当下紧张的情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