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 者:
张玉 

作者简介:
张玉,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原文出处:
心理与健康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Q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是一名六岁的小男孩,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经常想让我们和他一起玩,好像特别依赖我们。有时我们比较忙,孩子会看手机和电视,这样似乎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我不太清楚这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孩子看电子产品和亲子游戏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应该怎样进行亲子游戏呢?

      这位家长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疑惑。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家里时特别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有时家里的一个传球游戏就会让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最近有一本特别火的科学育儿书,名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很疑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句话如何去理解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我看到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惊讶,后来看过后觉得“世上的真理都是相通的”!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就有专门的“儿童游戏”课程,孩子通过游戏认识世界,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喜欢玩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游戏,有一句话“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可以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社交力等。

      在家中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加入,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和孩子建立深层联结。孩子最想要的不是玩具,是父母的全然关注。长远来看,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到孩子与自己及他人的关系,这也是被科学实验证明了的。

      我们先讲一个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实验,华生通过8个月的小阿尔波特实验得出育儿理论“孩子哭闹不要理”,以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时很多父母产后立刻断奶,让孩子独立睡小屋,尽量避免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这种做法影响了不计其数的孩子,而且影响了美国40年。后来按照这一育儿理论,哈洛养了一些猴子,出生后就独立生活在一个笼子里的猴子,应该比自然条件下母猴养育的同类更加强壮聪明,哈洛却发现这些小猴子极其不对劲,与正常的猴子行为出现了巨大差异。这些被亲子剥离的小猴子,目光呆滞,当被撤掉笼子时,它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和同类相处。于是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产生了:幼猴无一例外都对铺在笼中的毛巾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它们喜欢抱着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哈洛由此得出结论,独立并不是简单的孤立和狠心培训可以得到的,恰恰相反,细心呵护、在父母的怀抱里得到安全感的孩子,更愿意去外界独立探索,长大后会更加独立,更加适应社会。

      对于亲子间的相处,孩子看重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亲密时光,同时了解他们的性格,给他们提供选择,这是未来孩子真正快乐、独立、勇敢的地基。冷漠地训练孩子,的确能得到一个不哭不闹的孩子,但是那并不是孩子变乖了,而是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孩子不哭的时候,多鼓励孩子站起来;孩子哭泣的时候,请第一时间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因为他需要你。

      数字时代,家长怎样从孩子的网络娱乐中创造亲子互动

      电视、手机上的画面和孩子是没有互动的,长时间地看屏幕可能会让孩子模仿某些动作和语言,但是没有人给孩子反应,孩子不知道对与错,人与人的互动对孩子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情感的联结,孩子作出行为父母给予一些反馈,孩子大脑中才会产生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比如有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打架时,他不知道别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可能只是在模仿一些电视上的行为。

      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情商也比较低,有一个案例:有一位自闭症的家长就在孩子几个月时天天用电视来帮自己看孩子,刚开始只是感觉统合失调,越大越严重,到3岁不会说话,到5岁总是哭闹、乱冲乱撞。现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孩子完全不接触电视和手机不太可能,而且有些内容是有益的,但是在接触电视和手机时,家长同时要与孩子多互动,并且有效控制好时间。有时父母可以陪孩子玩一会儿他的手机游戏,互相交流一下,也是了解孩子想法的一个手段。

      聪明的父母可以很好地利用现在的电子产品,比如孩子在玩游戏时摄录下来当时的场景,有时间放给孩子看,问他当时的感受和想法,这在心理学上可以优化孩子的“自传体记忆”,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复盘。

      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亲子游戏

      1.眼对眼的陪伴

      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进行充满爱的眼神接触。父母希望孩子如何尊重自己,反过来就如何尊重他们。目光的接触是第一位,眼对眼深层的意义就是真正看到孩子,父母共情孩子的感受,看到真实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期待中的孩子。

      2.高质量的陪伴

      给予孩子充满热情的全然关注。孩子高兴时,父母就觉得好玩又有趣;孩子难过时,父母表达理解,陪伴支持。对于多子女家庭,父母能一对一地陪伴某个孩子,不带其他兄弟姐妹,心思全部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这是不可能的。可以计时,十五分钟、半个小时,最多一个小时,和每一个孩子轮流、定期进行这样的特殊时光。

      有时父母也需要为自己积蓄能量,休息一下以便恢复精力,这样才能心情愉悦地陪伴孩子。尤其是妈妈们,偶尔的休息也会为孩子与其他人联结创造机会。多陪孩子并不意味着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孩子感觉是不值得被爱的。

      有些父母担心过多的游戏和共情会惯坏孩子。不用担心,游戏、爱或接纳绝对不会惯坏孩子。真正惯坏孩子的是,父母因无法应对孩子的情绪而违背自己内心的价值观,不得不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

      “和我一起玩吧”并非无理要求,孩子知道和父母一起玩是建立联结的最佳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