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金约束的供应链碳中和决策及融资策略选择研究

作者简介:
范建昌(1987-),男,江西丰城人,博士,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陈双双(1997-),女,福建莆田人,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南京 210023);李准(1987-),男,山东淄博人,博士,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宁波 315100);万娜娜(1985-),女,四川绵阳人,博士,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绵阳 621010);李余辉(1981-),男,湖北咸宁人,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桂林 541004)。

原文出处:
供应链管理

内容提要:

文章考虑一个由上游受资金约束企业和下游企业构成的两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刻画了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升消费者市场需求的上游企业碳中和技术创新活动。基于博弈模型,考虑了提前付款和银行借贷融资模式,并通过数值分析方法,考察了融资成本对上游企业碳中和技术创新、消费者市场需求和供应链企业利润等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融资模式下供应链均衡结果大小,揭示了供应链最优融资模式选择。结果表明,融资成本的增加降低了碳中和创新水平、消费者市场需求和下游企业及系统利润,但初始资金较大时,提前付款融资下的上游企业利润反而可以提升并高于无资金约束情形。相对于提前付款融资模式,银行融资模式下的碳中和水平和下游企业利润较高,但消费者市场需求、上游企业利润和系统利润较低。这表明,上游企业偏好于下游企业提前付款融资模式,但是下游企业配合的意愿不强,并且从碳中和战略任务的角度来说,银行融资模式更优。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4 期

字号: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挑战,世界各国已对碳中和达成共识,并给出了明确的任务完成目标和时间表。其中,中国政府已于2020年向世界庄重承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也都先后宣布了净零排放目标,承诺将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面对碳中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供应链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应当积极主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研发。应当指出,供应链企业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并生产绿色低碳产品,可以积极响应消费者的绿色低碳需求。京东发布的《2019绿色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指出,绿色消费商品的种类已经超过1亿种,销售数量增速超18%,平均溢价达33%。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推动碳中和也可有效促进其生产运营成本的降低。例如,2018年,沃尔玛推行供应链减排标准,实现了供应链企业配送车辆百公里油耗成本降低2%的目标;2020年,科学杂志指出全球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显著提升,能耗强度每年下降20%。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中,供应链企业碳中和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转型等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投资资金。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测算,为了完成碳中和总体战略,中国仅在能源系统就需新增投资超138万亿元。微软公司报告指出,微软需新增开支96亿美元以推动公司碳减排。不难看出,巨额的碳中和资金投入,将严重影响供应链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限制企业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研发,尤其是对受到资金约束和融资困难的供应链企业而言,其实施碳中和战略的意愿将受到沉重打击,从而不但降低企业为市场提供绿色低碳产品的竞争能力,而且将使企业难以完成政府分配的碳减排任务。因此,研究供应链企业受资金约束时的碳中和策略和融资策略问题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供应链企业内部融资已成为受资金约束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主要渠道之一[1-4]。其中,提前付款是最常见的内部融资方式[5-7]。例如,华为公司常采取提前付款方式,为供应商渡过出现研发与生产资金不足等困境。另一方面,银行借贷也是供应链企业寻求融资的主要外部渠道[8-9]。为了支持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人民银行在2021年发放了第一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425亿元。基于此,本文将在由一个受资金约束上游企业和一个下游企业构成的供应链背景下,假设上游企业碳中和可以促进消费者市场需求增加,并促进上游企业自身生产成本降低,以此考察上游企业分别选择提前付款和银行借贷两种融资模式下的碳中和策略以及供应链业绩,揭示供应链最优融资模式选择。

      现阶段,国内外文献已经对供应链碳减排(绿色低碳)决策管理等进行了广泛研究。例如,刘名武等假设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运用微分博弈方法研究了实现供应链企业双赢时的零售商低碳技术选择问题[10]。王文利和程天毓研究了碳交易价格对制造商碳减排决策和零售商低碳营销策略的影响[11]。张令荣等考察了碳配额内外部交易途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碳减排策略互动及业绩的影响[12]。黄帝和张菊亮比较了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制造商碳减排水平,并考察了碳税对制造商碳减排策略的影响[13]。梁喜和张余婷研究了制造商双渠道选择对其碳减排决策的影响,并考虑了供应链业绩的帕累托改进[14]。Yu et al.基于碳减排效应和成本学习效应,分别在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契约下,比较分析了供应链碳减排水平和业绩[15]。Li etal.分别在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激励机制下,研究了零售商决策和纳什讨价还价决策两种模式,考察了制造商最优碳减排决策及供应链业绩[16]。Yang and Chen在考虑碳税且零售商为领导者的情形下,考虑了零售商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契约对制造商碳减排的激励影响[17]。He et al.分别在下游企业为上游企业分担碳减排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情形下,比较分析了供应链碳减排水平和业绩[18]。可以看出,上述研究虽然都考虑了碳减排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影响,但都缺乏考虑对供应链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影响,也都缺乏考虑到供应链企业碳减排受资金约束的影响。

      在关于受资金约束的供应链碳减排(绿色低碳)研究方面,张克勇等基于零售商受资金约束情形,分别在制造商融资、制造商投资、银行借贷和股权融资等模式下,研究了制造商最优碳减排决策以及融资模式选择[19]。李波等构建了由供应商和受资金约束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两种融资模式,揭示了制造商最优碳减排策略以及融资模式选择[20]。Wu et al.考虑了资金约束零售商选择贸易信贷和银行借贷两种融资模式,研究了制造商最优碳减排决策,并考虑了基于收益分享契约的供应链协调[21]。Yang et al.基于由制造商和两个受资金约束零售商构成的绿色供应链,分别在零售商选择贸易信贷和银行借贷融资模式下,研究了制造商的最优绿色质量决策[22]。上述研究均假设供应链下游企业受到资金约束问题,而没有考虑上游企业受资金约束以及相应的碳减排决策问题。

      进一步,张冲等考虑了双链竞争下一个制造商受资金约束问题,并分别在无融资、制造商融资和零售商融资模式下,研究了制造商最优产品绿色水平和供应链业绩[23]。杨浩雄和段炜钰在制造商分别通过提前付款和银行借贷两种融资模式解决资金约束问题的情形下,研究了制造商的最优产品绿色质量水平[6]。Qin et al.分别基于制造商无资金约束和受资金约束情形下,比较分析了零售商提前付款融资下制造商最优碳减排决策[7]。Fang and Xu在绿色生产制造商受资金约束情形下,分别基于银行借贷和基于银行借贷与零售商提前付款的组合融资模式,比较了制造商最优绿色质量水平和供应链企业业绩[24]。然而,上述研究均缺乏考虑供应链企业碳减排对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