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演进与区域化深入所引发的国际秩序的变革,高政治和低政治研究的传统边界被打破。非传统安全领域议题越来越多地占据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议题的中心位置,全球范畴的多重安全跨时空复合交叠,安全问题的联动性导致的泛安全化(pan-securitization)倾向日益显著。①在泛安全化的形塑之下,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也越来越多受到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和价值关系中的安全要素约束。在科技议题的安全化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特点。本文以欧盟的人工智能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欧盟人工智能战略的一系列文本和相关行动,剖析欧盟如何通过规范性关切、制度性约束和权力性行动来建构科技议题的安全化,深入分析欧盟对外话语中的“中国威胁”因素,探究欧盟如何以意识形态为起点建立技术安全信任标准并构建科技领域的“技术联盟”等具体动向,识别欧盟科技议题可能存在的泛安全化风险。 一、科技议题安全化的“理性”与“非理性”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安全”被学者们从内涵、外延等角度进行了广泛的解读。哥本哈根学派将安全的动态建构过程以及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引入到安全理论分析框架,其建立的安全化理论为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安全化的重要过程之一是选择被安全化的议题,随着冷战后安全意涵的逐渐拓展与丰富,以社会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分布与国内分配不均的状况,催生了科技安全这一挑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和国防军事创新的至关重要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国家需要保障科学技术进步并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整体国家竞争力,但是,科学技术因素与国家安全因素的相关联态势使得科技议题的安全化趋势近年来越发凸显。 如巴里·布赞(BarryBuzan)与奥利·维夫(OleWaever)所言,“把某种东西称为安全问题或威胁,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改变了这个问题,并因此开始进入了安全化的政治进程”。②对于“存在性威胁”的认知塑造是一个议题能否成功实现安全化的关键。而在安全化的过程中,行为体的选择带有主观性,即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安全化的行为体可能会制造或夸大威胁,造成过度安全化。③这种非理性的安全化行为会造成泛安全化的过度安全思维,人为地强化国家间“朋友”和“敌人”的身份,从而降低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的包容性与灵活度。④在科技议题上,科技创新研发政策的提出、相关产业投资的增加、对关键技术合理的安全审查等技术发展措施是国家发展的理性安全化诉求,对于增强应对技术风险冲击的能力、维护自身科技安全具有积极作用。而科技议题的非理性泛安全化体现为对科技安全概念的异化、对技术权力优势的无止境追求和对技术安全状态的过分执着。对科技安全问题的非理性泛化也同样体现在话语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当中。在大国科技竞争逐渐演化到技术标准制定权之争的新形势下,国家如果受不同意识形态偏见影响,为争夺技术治理的主导权而主观夸大竞争对手“威胁”的话语,简单地进行价值观对立,则容易模糊技术安全边界,加剧国家间的紧张对立,造成趋势误判。 在对中国的身份话语上,美西方国家正在将中国的崛起构建成一个“存在性威胁”。目前中国与美西方国家全面性战略竞争与合作的图景不仅仅在各个区域,也在各个议题上呈现出全方位、多议题交叠的非理性安全化特征。美国认为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是“在经济、外交、军事、技术等全方位领域都可以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进行持续挑战的唯一竞争对手”,正在“试图根据自身利益改变现行国际秩序”,以“塑造一个与美国价值观与利益相对立的世界”。⑤欧盟认为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平衡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政策领域,中国既是合作伙伴和谈判伙伴,同时也是欧盟追求技术领导地位的“经济竞争对手”(Economic Competitor)和推动替代欧盟治理模式的“系统性对手”(Systemic Rival)。⑥日本作为美国同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安全保障与经贸规制进行紧密联结,在推动对华部分产业“脱钩”的同时,致力于重组相应的供应链,确保自身的技术优势。⑦这一定位也代表了美西方的一致立场,即将价值与意识形态、安全与地区局势、经贸与安全保障等诸多议题与所谓的“中国威胁”加以捆绑,意图借此激发西方社会的危机感,进而获得国内选民的政治支持。科技安全问题已经通过国家行为体的主动选择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 随着近年来新科技革命下国家安全保障意涵延伸、国际秩序变革下各国战略调整加快、新冠肺炎疫情下供应链风险凸显,美西方等国已纷纷强化科技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政治保守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也在各国内部日益抬头,并习惯性地以渲染“国外威胁”和捍卫“国家安全”为名,将大量非传统安全议题纳入安全话语体系,导致安全问题的范畴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这些势力借此对国与国之间在经贸、投资、科技和人文等各领域的正常交流设置各种政治、舆论及法律障碍,甚而向壁虚造地在国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泛安全化认知战。 对欧盟而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国际安全形势极有可能继续以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为特征。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保护主义抬头与盟友国家单边行动增加等现实难题,欧盟在新兴科技领域积极构建法律法规等约束体系,将其规范性力量和普遍价值观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实现战略主权的重要途径,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其利益并捍卫其价值观安全。欧洲数字主权项目为欧盟如何在技术安全领域发挥规范性力量提供了观察样本,通过确立《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欧盟在全球数据治理上建立了新的规范与治理模式,通过发展核心数字技术、加强对数字市场的规制以及建立数字单一市场和数字规则输出欧盟价值观。⑧在建立新常态和影响其他行为体行为等方面,欧洲数字主权行动体现了欧洲在国际社会构建规范性安全共同体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