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往后退缩,嚷嚷着‘我不要做了’‘我不要学了’,孩子这么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将来可怎么办啊?” 在《家庭教育》杂志关于“孩子最难教育的问题”中,“孩子惧怕困难”是家长较为关注的问题。在1827位家长中,有618位家长关注此问题,占比为33.83%。以下,我们一起看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让孩子不惧风雨、迎难而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尽了苏轼所经历的人生风雨。他虽屡遭挫折,却没有陷于悲苦中,反在逆境中不断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活出千般滋味、万般意趣。在压力和逆境中以积极情绪和积极方式应对,体现了苏轼良好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又称“抗挫力”“复原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压力、挫折、失败时,身心未受到损伤性影响,反而摧而不垮、愈挫弥坚,最终摆脱甚至回击挫折对其的打击,恢复健康正常的心理能力。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通过三个机制对孩子产生影响。第一,恢复机制。面对挫折时,有的孩子会崩溃、退缩、放弃,而具有强韧心理弹性的孩子,一般会很快恢复到最初的情绪和认知状态。第二,保护机制。心理弹性如免疫力的屏障一般保护孩子,使其在处境不利时保持原有的健康水平。第三,促进机制。心理弹性强的孩子,不仅有抗打击的挫折耐受力,还有愿意坚持和尝试、愿意集中调动有利资源让自己不断进步的挫折排解力。心理弹性的三重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危险,使其在压力和逆境中恢复情绪、保全自我、维持健康乃至蓬勃发展。 以下将从自我因素、人际因素、环境因素三个维度谈一谈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弹性。 接纳:肯定孩子独特的存在样式 案例1:“我好幸运啊。”青蛙弗洛格一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一边说,“我漂亮,会游泳,跳水又比其他动物跳得好。我是绿色的,而绿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这世上最好的事就是做一只青蛙。” 自降生起,孩子就通过观察世界及与周围互动来探寻“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答案,并逐步构筑有关自己属性、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正向的自我评价,这种伴随积极情感体验的评价,将会影响孩子应对压力和困境的方式。一个有良好自我概念的孩子,是一个自尊、自信和人格稳定的人,也是一个能坦然面对挫折的人。在马克斯·维尔修思的图画书《我就是喜欢我》中,青蛙弗洛格的自我概念除了名字、外表、会做的事情,还有“我就是喜欢我”等积极情绪和态度。尽管弗洛格不能像小鸭一样飞,不能像老鼠一样做东西,不能像小猪一样做好吃的蛋糕,但他会游泳,擅长跳水,而且,小猪的安慰“我们大家都爱你”给他带来了勇气。所以,积极而稳定的自我概念使弗洛格从内心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接纳“我们不一样,但我们都很棒”的事实,很快从沮丧和挫折中走出来。 案例2:3岁前,他是“小团团”,是“小胖熊”,是“小萌萌”,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入园后,他的世界渐次打开。大约3岁半的时候,随着一句“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狗狗”的号召,他完全进入了一个新角色——汪汪队的阿奇。警犬阿奇,无疑是智慧、力量、正义的化身。然而,他对阿奇身份之认同,是我始料来及的。他只做阿奇。如果有谁说他是别的什么,他一定会反驳。清晨唤他的小名“佑宝”,他是绝不答应的,梦里也要把你纠正。 在探索“我是谁”的路上,孩子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案例2中的佑宝在进入幼儿园后,暂时抛却了父母赋予的名字,转而取了一个小动物的名字,进入了一个假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因为可以扮演阿奇这个角色,他的入园焦虑有了载体,他在幼儿园的新环境里就有了人物及空间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他模拟警犬阿奇的做派。幸运的是,周围大多数声音对他都是包容的,并乐于等待,并未因为他的这一表现而刻意纠正。 幻想游戏大大拓宽了孩子的存在样式。薇薇安·嘉辛·佩利认为,孩子常常在幻想游戏和文学作品中寻找自己可以成为或扮演的那个人。如果我不是当下这个我,我一定是别的什么人、什么动物、什么东西……“我要从一个新的身份出发,去确立自己和别人、和世界的关系。我需要确认我可以是谁,你能不能接纳那个谁?” 接纳孩子当下的这个“我”,这个富有游戏精神的“我”、这个心境广大自由的“我”,即肯定孩子独特的存在。我们常担心孩子会固着于某一个特定的角色,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然而,孩子的生命是不断转变、不断生长的。每一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存在样式。当时间之河滚滚向前,痴迷于幻想角色的孩子会褪去被幻想包裹的外衣,变得真实而有力量。 接纳孩子独特的存在样式,会让孩子感到“我是被接纳的”“我是自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而自由是活力的前提,一个自由有活力的孩子往往最有力量,去抵御现实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相应地,也最具有耐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心理弹性。 振拔: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案例3:上午10点半,小羽已经第二次崩溃了。清早,老师带着几个小朋友坐车去植物园。因为没能和好朋友坐在一起,小羽沮丧得大哭。好不容易恢复平静,大家一起在河边折小船的时候,小羽怎么也无法折好,索性把手中的纸揉成一团,坐在地上哭起来。 孩子抗挫力特别弱,遇到困难就崩溃、退缩、想要放弃,怎么办呢? 一方面,孩子做的事情要在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在他人的帮助下,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就能做到。如果事情太难,超出孩子能力水平一大截,孩子就容易恐慌、畏难,想要放弃;如果事情太简单,孩子又会觉得缺乏挑战性,即使成功了也没有成就感。对于孩子无法独立完成的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成人可以为孩子搭支架,帮助孩子小步子前进。比如,案例3中的小羽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从旁协助,慢动作教小羽怎么折叠纸船,等小羽学会了这项技能,就可以放手让她自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