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学会学习”作为学生六大发展核心素养之一,而自主学习又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引擎作用。 生活中,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这件事,那么,什么是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让孩子“自学”吗?如何读懂孩子的自主学习?当孩子自主学习时,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自主学习有哪些特点 “2022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罕见天象——月全食,将于11月8日闪亮登场……”电视机里播报的一则新闻,吸引了大班的点点:“月亮真的会被‘吃掉’吗?”“月全食是什么样子的?”在妈妈的鼓励下,点点用图画、符号和文字,将自己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制订了一份“月全食探究计划”——先搜集、阅读有关月全食的知识,再现场观测月全食,然后梳理学习收获…… 接下来,点点便付诸行动: 认真阅读绘本《谁偷吃了月亮》,了解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各种变化,月全食是月亮外形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但书中并没有介绍“月全食是怎么发生的”。于是,点点向妈妈求助,并在妈妈的帮助下通过上网观看月全食的科普视频,找到了“答案”——当月亮、地球、太阳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整个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时,就是月全食。之后,点点又和妈妈一起把两个小球分别当作地球和月亮,用手电筒从“地球”的一侧照射,成功模拟出了月全食的场景。 有了相应的知识和体验后,点点迫不及待地想要观测月全食,并和妈妈一起准备了手机、纸、笔等观测和记录材料。11月8日晚上,点点仔细观察和拍摄月亮的形状变化,记录和对比不同时刻月亮的大小和亮度,掌握了很多月全食的知识…… 点点在兴趣的驱动和妈妈的适时适度引导下完成了一次有效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以孩子为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做出调节和控制。自主学习既要尊重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要依赖一定的外部引导。可见,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放手让孩子“自学”。 自主学习具备如下特点: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思维和能力的过程,即孩子的学习是在自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支配下采取自发的、积极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在外界压力和任务要求下的被动行为。正如案例中,点点的学习完全是基于自己对“月全食”的浓厚兴趣,并主动、积极地开展阅读、查阅资料、现场观测等。 2.自主学习要有一定的计划性 自主学习要求孩子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的调节和控制,而非漫无目的地仓促行事。其中,计划性是促进有效调控的重要因素。学习前,孩子需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如明确学习方向和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和工具、规划学习时间、寻找学习资源等。通过事先安排,可以更好地规范、监控和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完成预期学习目标的效率和可能性。案例中,点点通过制订“月全食探究计划”,明确了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并且始终围绕“获取月全食的知识和经验”这一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3.自主学习离不开成人的引导 受到认知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案例中,当点点在自主阅读中无法解答“月全食是怎么发生的”时,妈妈通过指导上网、实验辅助、材料准备等方式提供支持,帮助点点直观地了解了原本深奥的天文知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进而引导点点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如何读懂孩子的自主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自主学习具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呢?对此,上海市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结合学龄前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多年的实践研究,构建了“自主活动”特色课程,并梳理出不同年龄段孩子自主学习的行为表现(见下页表),为家长科学地理解和看待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在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自主学习的行为表现后,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有侧重地进行培养。 3-4岁:注重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3岁左右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其学习活动主要依赖具体的操作和实物,且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经常喜欢问“为什么”。家长应引导孩子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过现场参观、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方式,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形成初步的自主学习意识。 4-5岁:注重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 随着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孩子到了4岁以后,开始愿意主动探究,但对学习方法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家长应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分析周围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关系,尝试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搜索、动手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掌握更多好的学习方法,为开展自主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