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伤害之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莫愁·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儿子的嘴今天磕破了,流了不少血,上下嘴唇和鼻尖都红肿了起来。

      幼儿园有一架铁秋千,他从前面走过时,被一个突然荡起秋千的小朋友扫倒了,铁秋千撞伤了他。我跑过去保护他时已经晚了。小朋友的父亲很好,陪着我们一起去卫生所擦药。

      看着儿子疼得哭,我很心疼,但又不好说什么,都是小孩子,这种互相碰碰撞撞是常有的事情,再说撞到儿子的那个孩子也不是故意的。我便对这位父亲说:“没事,你们回家吧,孩子们都顽皮,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碰碰撞撞的。”

      回家的路上,我给儿子买了一个小玩具——挖土机,他玩得很开心,忘记了伤痛,一边玩一边说:“飞龙牌挖土机,能挖土,能装土,能拉土,能卸土。”他连用了四个动词来表述新玩具的功能。

      我摸着他的头,跟他解说今天的碰伤事件。我说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危险的,雷雨天气的危险、交通可能发生的危险、生病时的危险,还有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带来的意外伤害……

      我给儿子讲解一些常见的危险以及怎样避免。比如我们每天去幼儿园走人行道,到了路口,一定要看好红绿灯;雷雨天气撑着塑料雨伞,不在树林中停留;不与小朋友打架,有了矛盾、发生了冲突,就去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调解……

      “我有能力避免危险,我知道避雷针;打架不好,我也不与小朋友打架,我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喜欢听故事,就不打架了……”儿子还没有多少避险的能力,但他充满了信心。

      “你磕伤了,流血了,这叫外伤,要用酒精、碘酒等消消毒,防止感染;你如果突然肚子很疼、拉肚子,就要跟老师说,让老师带你去找大夫检查,或者给妈妈打电话……”我又给他讲一些外伤和常见病的小知识。儿子都一一听了进去。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能让他增加避险的能力。

      这是儿子童年时,我记下的一件事情。

      在动物群体中,小动物之间是普遍存在打闹、争斗现象的,它们通过这些行为,练习一些生存的技能,逐渐确立在群体中的地位。

      人类的小孩磕碰、打闹也是常有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大致有两种性质,一是嬉戏、玩乐;二是受到了一些暴力行为的影响,却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引导、教育,心中没有好的榜样与行为规则,就粗暴、野蛮甚至残忍地表现了出来。

      我调查和研究这类行为,发现幼小的孩子大多是为了嬉戏、取乐,但也有一些是孩子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的恶意行为。

      所以我们应该区别、理智地对待孩子的这些行为。

      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只要是嬉戏、玩乐和无意识的争斗,就没有什么大碍,家长尽量不要参与他们之间的事情,可以教育、引导,告诉他们可能发生的伤害与正确的行为规则,让他们学着友好相处。因为同龄的孩子要一起成长,可能今天发生冲突、打闹,明天又成为好朋友。

      如果自己的孩子误伤了他人的孩子,就要让自己的孩子认识错误、赔礼道歉,同时要去关爱受伤的孩子。

      我记得有一次,儿子跟院里的几个男孩一起玩沙土,他们抓起沙土比赛谁扔得远。儿子不小心把沙土扔偏了,扔到身边一个男孩头上,里面恰巧有块稍大的石子,打得男孩哭了起来。我看到他的后脑勺流出了血,满怀歉意地给这个孩子的爸爸打了电话,然后叫了辆出租车,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上了药。男孩的父亲赶到后,一点也没有计较,他说小孩子们一起玩,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没事了,回家吧,都是些皮小子。”

      而如果孩子们的行为过了度,形成了有意的打架、伤害,父母就应该及时进行教育。

      每次我在新闻中看到一些校园霸凌事件时,总会感到震惊。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如此野蛮、残暴、无情?人类的那些善良和美好的天性、良知,怎么在他们的身上像是一点也没有被唤醒?

      我反复研究这些孩子的行为与他们成长的环境,也找到了几个有过这类行为的孩子,与他们一一进行了交谈。

      “你当时为什么动手打同学?”我耐心地问。

      “我看武打片和玩电子游戏,里面都是打打杀杀的,很过瘾。”

      “她得罪了我,我不害她,她就会害我。皇宫里那些嫔妃都这样,我爸妈也告诉我,别人打你,有本事你就打回去。”

      “我爸也这样打过人,打过我妈、打我……”

      “我爸妈离婚后,没有人疼爱我了,也没有人管我了……”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行为之源,主要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社会的不良影响:

      一是父母在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打闹后的教育观念、处理方式影响了孩子;

      二是不良娱乐产品的影响;

      三是孩子的家人或者邻居,有过这样的暴力行为。

      人类已经进化到了文明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和平、友爱和美好的生活,所以只有教育、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爱护自然与社会环境,激发起他们人性中的美好成分,才能让他们心中有爱,爱自己也关爱他人的生命;才能摒弃暴力,拥有美好、善良的人生。

      父母不可能永远护着孩子,他们总要融入社会生活中。所以,我们要耐心告诉孩子与人相处的正确观念,也要讲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让他们除了不伤害他人,在他人伤害自己的时候,也有自护的办法。

      有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受到欺负时,孩子应该打回去,一些家长甚至会帮助孩子打回去。

      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教育孩子理解、关爱他人,不伤害他人;拥有善良、美好的品行,才有安宁、幸福的人生。

      第二,在他人伤害到自己时,最重要的是避免危险、寻求帮助、保护自己,而不是打回去。因为恶恶相向,将加剧事端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