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不和谐?试试自我关怀

作 者:

作者简介:
田秀君,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

原文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亲子沟通中的“崩溃”时刻

      2022年,新冠疫情反复,孩子们需要经常进行居家线上学习,而父母也需要居家办公。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矛盾在所难免,“相爱相杀”的戏码经常上演。

      作为一位妈妈,你肯定经历过这样的“崩溃”时刻:当你满怀疲惫地忙完一项工作,看到本该认真上网课或者做作业的孩子居然一直抱着手机不放,沉迷其中。而班群里班主任刚公布了今天网课迟到、缺勤或者作业未交的学生名单或学号,你发现自家孩子赫然在列;你仔细一看,班主任还发了好几条“私信”给你。这时你的心情如何?生气?失望?难过?感觉崩溃、失败?或许还有怒不可遏,很想冲到孩子面前夺过手机摔掉,或者劈头盖脸教训孩子一番。

      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结果会怎样呢?大概率是孩子不甘示弱地跟你“互怼”起来,他非但不会感到羞愧,可能还会跟你“硬刚”:“我很累,不想上课,就想玩手机,怎么样?”

      这样的“硬核”处理方式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大家都在气头上,难免口不择言,说出的话就像一把把刀子,刀刀伤人心。最后,你可能会更难过、更心痛,心里可能想:“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不懂事?我该怎么办?作为妈妈,我真的好失败!”由此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而孩子也不好受:没有好好上课,作业没完成,他心里也是苦闷、受挫的,玩手机或许只是他的一种逃避方式而已。这样的交流使亲子双方两败俱伤。

      二、尝试自我关怀

      如何打破这种僵局,比较好地处理亲子冲突?我们重来一遍:当你刚刚结束一项繁杂的工作,身心疲惫,却看到本该认真上网课或者做作业的孩子居然一直抱着手机不放。这时你的心情愤怒、失望、难过或者感觉失败。请深呼吸几次,对自己说,暂停一下,仔细体验当下的情绪:心里很愤怒、很失望、很难受、想发火……养育孩子好难,生活压力好大……然后,试着对自我进行关怀:亲爱的,作为一位妈妈,现在这个时候确实很难;事实上,作为父母,可能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这其实并不是最糟糕的,它很快就会过去。接下来,试着让自己独处一小段时间,在心里重复以上话语,真心实意地关怀自己,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等心情平复了,找时机再去处理孩子的手机使用和网课学习问题。这时,你会发现你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你可以心平气和地问孩子:刚才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妈妈能提供哪些帮助?……这样的情景是不是比之前好多了?

      家庭教育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家长的教育事半功倍。所以,要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和谐的亲子关系要先行。

      自我关怀理论奠基者、美国的克里斯廷·内夫提出,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和孩子都学会自我关怀;自我关怀是成为优秀父母的核心。父母通过自我关怀能让自己更好地处理养育中的挫败和困难;同时,还要教孩子如何进行自我关怀,以此帮助孩子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伤痛和缺憾。

      克里斯廷·内夫认为自我关怀有三个核心成分:善待自己,即要以友善的方式理解我们自己,而不是严厉地批评和指责;要认识到人性的共通和普遍性,感受到与他人之间在生命体验上的契合,而不是被自己的痛苦所孤立和隔离;要静观当下,即客观地觉察我们的体验,而不是忽视或者夸大我们的痛苦。这三个成分同等重要,不可偏误。

      三、自我关怀的两个方面

      在亲子关系中,自我关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关怀我们作为父母所犯的错误;矫正孩子的行为,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关怀。

      第一,关怀我们作为父母所犯的错误。

      在一天快要结束之前你可以复盘一下,这一天你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是否有错误或者不妥的地方,有什么事情本想去做但又没有完成的。要尽可能真诚地去思考。要知道人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试着就像一位好朋友在旁边安慰你那样,友善地去对待和理解你自己。

      然后,想象一下你可以做些什么来弥补。例如,向你的孩子道个歉。通过这种尝试纠正错误的行为,你给孩子树立了“知错能改“的榜样。接着,可以尝试着去确定是否有其他情绪影响了你的行为,例如生活中的紧张、压力、挫折、疲惫等。如果有,那么你要先对自己的情绪创伤给予关怀。做父母很难,成功教育孩子不容易,你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来缓解你的压力,如在自己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关照自己的内心,等等。

      第二,矫正孩子的行为,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关怀。

      从不会训斥孩子的放任型父母,可能会阻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一贯的严苛也未必能很好解决孩子的问题。作为父母,要把握好一个尺度,用一种温和的、关怀的方式来矫正他们的问题行为。让孩子明白改变问题行为非常重要,要努力地去改正它,但在感受上不要因为这些不良行为而感觉自己很失败。对孩子不良行为的一个“关怀反应”是就事论事,把焦点集中在他们的现实行为上,而不是聚焦在他们的性格特征上,告诉他们不要用失败和缺陷来定义自己,鼓励他们要用一种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还有就是在矫正问题行为之前,应该分析问题行为背后的情绪因素。例如,孩子上网课时走神,做其他事情,先不要马上指责他:“你怎么又走神啦?为什么不能好好听课?”你可以试着这么说:“孩子,妈妈知道上网课长时间对着屏幕挺累的。因为不能很好地跟老师互动,而且没有在学校的那种课堂氛围,所以偶尔走神也是很正常的。不过,你在学校能做到集中精神听课,那你现在能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分心吗?例如动动笔、做一下笔记……”又或者,面对孩子拿着手机和朋友聊天,似乎忘记写作业的时候,先不要说:“怎么只顾聊天,作业什么时候完成?”可以这么说:“美好的时光总让人觉得短暂,但妈妈不想你和同学到睡觉前,才想起作业没有完成哟!”如果孩子感觉你能理解而不是攻击他,他更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总之,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犯错不是最严重的事情,不完美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