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1]等有关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以下简称《方案》),这是继202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后,首次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未来的发展作出系统安排。文章结合我国规模经济演化情况,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的真正内涵、布局思路、建设重点,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能更好贴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提供指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内涵 (一)我国规模经济演化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规模经济也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中衍生出来的。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9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在“平均主义”的模式下,人们生产积极性难以调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规模经济还未成型。第二个阶段是1979-2009年,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我国依靠人口机会和经济社会政策的科学匹配,收获了人口红利,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部分产业出现产业集群,人口规模效应、就业效应、交通网络规模效应等效应凸显,规模经济逐渐成形。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至今,加强经济创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不再是单纯地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必须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不断提高要素生产能力,构建经济发展新动力,推动我国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3] (二)规模经济下冷链物流发展任务的转变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发挥我国大国规模经济,增强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强度也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来说,冷链物流,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中间还串起农贸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是能有效带动我国内需的一条重要链条,也能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强度。冷链物流能有效地把需求和供给连接起来,并通过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形成规模化效益,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资源配置,一方面提高企业边际效益,一方面增强产业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冷链物流发展任务已经转变为如何实现大规模的精准供需匹配,即如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高效对接。 (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面对规模经济给冷链物流赋予的“实现大规模精准供需匹配”的新任务,面对我国分散的农产品产区以及特色农产品季节性较强的特点,传统“小散乱”的园区已经无法满足,亟须构建一种区别于传统冷链物流设施的新型园区。结合国家发改委对骨干基地的定位和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新任务的剖析,不难看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不再是传统的冷链物流园区,而是为了适应我国规模经济发展的更高水平的冷链物流设施,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支撑。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真正内涵是通过优化现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挥冷链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作用,串联起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再借助我国成熟的交通网络规模效应,引导产业要素向交通廊道聚集,形成全国骨干冷链物流设施网,实现大规模的精准供需匹配,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真正实现利用供应链重构我国生鲜农产品产业链,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 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空间布局 根据《方案》,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将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布局建设,构建“四横四纵”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具体来说,到2025年,全国要在“四横四纵”通道上的承载城市中选择建设100个左右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一)构建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开展冷链物流通道顶层设计。“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是指建设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四条横向的大通道,以及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四条纵向的大通道。“四横四纵”大通道串联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中部、华东、华北、东北等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与我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区域,从顶层设计上统筹了全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通道。 基于已成型的交通廊道布局。对比“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5]布局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主骨架,“四横四纵”基本沿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主骨架进行布局,这也反映了我国不再是传统的粗放、无序的扩张,而是要依托现有的交通通道和走廊重新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在已经形成的交通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规模经济新的增长点。 促进我国规模经济均衡发展。如表1所示,分析《方案》中公布的“四横四纵”通道承载城市,全国共有106个城市入选,按照入选区域进行划分,东北地区入选的城市8个,占比8%;东部地区入选的城市38个,占比36%;中部地区入选的城市22个,占比21%;西部地区入选的城市38个,占比36%。其中,东北、中部、西部等区域的承载城市占比达到了65%,相较于改革开放前40年我国大力扶持东南沿海区域的政策趋势,可发现近几年各种布局、政策、补贴逐步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倾斜,我国政府对中西部区域发展开始重视,这也是我国构建更高质量规模经济的必经之路。通过加强对中西部承载城市的布局,带动中西部城市产业发展,完善我国规模经济的产业配套,进一步增强我国规模经济的竞争力,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