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视频直播正在成为移动社交时代人们体现个体存在感以及开展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直播中,越来越多的人将独自学习、工作、就餐和收纳整理等过程进行直播,或是观看他人所直播的独处日常。原本相对私密的独处被记录、观赏、分享和评价。人们为什么有直播个人独处生活的意愿;独处在镜头下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是享受独处生活的体现还是缓解孤独的一种方式;对于个人的社会交往、自我建构等方面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关注和思考。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化管理 如何安排和规划生活、继而建构自我正成为人们面对变动不居的现代生活所产生的思考。法国哲学家福柯所提出的概念“自我技术”为理解人们的自我管理实践提供了洞察。福柯将自我技术定义为个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他人的帮助,进行一系列对他们自身的身体及灵魂、思想、行为、存在方式的操控、以此达成自我的转变,以求获得某种幸福、纯洁、智慧、完美或不朽的状态。①自我技术的核心是关注自我,关注自我的核心是人们主动选择,把生命本身作为知识、技术乃至艺术的对象。②在移动互联时代,展开自我管理实践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改变,媒介技术工具正在参与“建构与自我永恒的关系”。譬如,书写作为一种照看自我的方式,随着数字媒介日益深入日常生活,基于纸笔的“对日常生活、精神的运动以及自我分析的关注”③正由个人通过移动媒介对生活多个方面进行监视和记录,即自我追踪所替代。有研究者指出,参与自我追踪不仅能体现自我关爱,同时能够被他人所看到正以最具效率的、前沿的方式展开自我关爱和自我优化。④ 在数字化管理的众多方式中,反连接也是其中一种。互联网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私人空间与时间,使人们的独处时间减少。⑤作为“一种有意识的静修,一种自我的凝神聚焦”⑥,独处(solitude)是个体与外界无互动,或意识上与他人分离,并能够自由选择个人身心活动的状态。⑦人们对独处的追求,旨在培养个体自我倾听、对话和洞察的契机。当前时间管理类软件的流行,是人们希冀于通过进入一种技术化的时间语言和时间秩序,将生活回归序列化的现代性时间框架之中。其中的时间约束型软件更是以一种逆向的“占有你的时间”契合用户反连接的诉求。⑧虽然全面远离各种数字设备具有较高的难度,但断开对个体产生过分压力与负担的连接链条,对人们专注于阅读、学习与深度思考具有必要性。⑨ (二)直播中的日常生活与亲密关系建构 视频影像的记录、面对镜头的倾诉,正成为人们的“电子日记”。相较于传统日记本的私密,“电子日记”在记录时已经预设了观众,并试图与他们建立联系。所以直播等形式的“电子日记”是一种亲密的,同时也是彼此关联的媒介形式。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直播会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网络直播的观看是注重“言”与“行”的对视。(11)自我表露可以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的形成。(12)生活空间、日常细节的展示可以更为有效地拉近主播与观众间的距离。同时,营造在场感与陪伴感,是直播的一种重要功能。(13)人们看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是希望可以建立社会连接获得亲密关系。譬如,当前社会“一人食”现象日益普遍,许多独自就餐的年轻人将吃播主播作为自己的就餐伴侣。通过与主播和与其他观看者之间的互动收获愉悦和满足。技术可以将个人与远方同时就餐的他人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数字共存”(digital commensality)带来了情感上的联系。(14)直播所建构的亲密同时被认为是一种“策略型亲密”(strategic intimacy)。(15)譬如,吃播将吃建构为具有社会关系性的多模态媒介行为。在吃播过程中,主播通过配合观众所提出的要求、模拟真实的吃饭场景、向礼物馈赠者表达感谢等行为,进一步提升与观看者之间的关联。(16)此外,稳定且持续的在线时间、真诚的倾诉、及时且高质量的回复等使主播与观众间形成“可感知的相互关联”(perceived interconnectedness)(17)。有研究者指出,在直播中期望情感支持的不仅是观众,事实上主播也会感到孤独,也渴望陪伴和理解。(18) 相关研究在提出丰富洞见的同时,更多从直播者和观看者两个方面出发,结合过程中的内容呈现、两者的行为方式、互动模式等展开研究。对于主播的讨论也更多聚焦在主播是承担了多个角色的“数字创意劳工”(19),比如过程中关系劳动的经营以及所“付出的情感能量”。(20)而被忽略的是,当直播所呈现的内容是“原汁原味”的、相对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是鲜少有新奇感和冲击力的视觉感官刺激时,我们将如何从中体察镜头下主播的生活经验和所思所想。更值得注意的是,独处和直播看似矛盾的日常实践,却在独处直播中形成了交织和结合,这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个体在日益媒介化时代中对独处和连接的价值追寻提供了视角。 为了更好地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青少年直播学习作为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尝试并适应通过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记录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学习过程,由此产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包含学习直播、录播、vlog拍摄、连麦学习等。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B站直播学习的时长达146万小时,103万次的学习类直播在B站开播。在B站的直播学习中,“陪伴学习”是其中一个主要类型。“陪伴学习”同时也被B站用户称之为“study with me”,“用户把写作业或者上自习的情景直播出去,然后就会有很多人来看。看的时候他们还会评论,比如说你看的什么书,大家会说你这个教材和我的一样,你做的笔记他们会说你哪儿记错了”。(21)从内容形式上,直播学习可以看作是一种日常网络直播。王建磊将日常网络直播分为“生活流”“猎奇”“功用”三个主要类别。直播学习总体可以归类为“生活流”:日常性的、程式化的个体生活内容,且内容具有可预知性和重复性。(22)此外,相较于“一人食”吃播等直播,主播更为专注并沉浸于个人生活,与观众间的对话和互动只占据其中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研究聚焦在镜头下展现日常学习生活的青少年群体,探讨这一行为之于独处的意义,并进一步凝练核心问题:对于直播者而言,展露个人的独处生活蕴含着对独处怎样的需求和倾向,和对于自我管理、亲密关系怎样的心理期待和精神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