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不平等的修复:近代上海公共租界门牌号体系变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顾哲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上海公共租界早期采用的是一种“华洋分隔、交错间断”式的门牌号体系,该体系起源于1860年代,是1898年前中、西式房屋不平等房捐率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射,对市政管理和市民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由于工部局的长期懒政,直至1930年代公共租界门牌号体系才得以全面改革,并与法租界和华界门牌号体系对接,奠定了现代上海门牌号体系的基础。从废除两厘房捐差到改革门牌号体系,工部局最终完成了对华洋二元门牌号这种隐性空间不平等的修复。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23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22)05-0128-12

       2020年底,上海市政府悄然上线了“上海市地址编码系统”,由8位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地址编码印在绿色铁牌上,还附有对应的二维码。游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市政府官方app,不仅可以查看当前定位周边的三维地图,还可以快速找到相应范围内的市政服务。这一通过GIS技术搭建的城市基础地理要素编码系统①的前置基础正是门牌号体系。如果将人类对于城市的高效化管理追求视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门牌号体系是前信息化时代最为科学的发明之一,在城市规划、社区管理、消防抢险、医疗救助和物流服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活在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早就将门牌号体系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侧面说明了18世纪以来门牌号这样一种空间管理的策略对近现代城市和市民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②

       最早有关门牌号的研究是J.Pronteau于1966年出版的《15世纪至今巴黎房屋编号史》。③虽然门牌号在近代以来的城市空间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长期以来被历史学家忽视。④接近半个世纪后西方史学界才有针对18-20世纪欧美及殖民地城市门牌号的专题研究。⑤国内史学界尚无对门牌号的专题研究,仅谢湜等在研究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空间的过程中将门牌号作为构建房地产历史地理信息库的基础。⑥在上海城市史研究领域,史志、史料汇编等在涉及建筑物地址时会尽可能附带相应门牌号,⑦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只作列举,极少会利用门牌号进行地物的空间复原,⑧即使在微观层面的城区、街区史研究中,研究者也多未能充分利用门牌号所附带的地理信息。⑨本文尝试以门牌编号规律为切入点,使用古旧地图、原始档案、报刊等材料,考证复原1930年代前上海公共租界门牌号体系有别于法租界和华界的空间特征,通过追溯门牌号格局的历史渊源,论证房捐征收模式与门牌编号方式的内在关联,通过梳理门牌号体系的改革历程,探讨华洋二元门牌号这种隐性空间不平等现象获得修复的影响因素。本文希望以对上海公共租界门牌号体系的初步探索,为微观尺度上的近代上海城市史研究⑩打下基础。

       一 三界异同:近代上海门牌号体系的原型和组成

       (一)世界主流门牌号体系原型的简要介绍

       世界范围内的门牌号体系主要有三种原型:“欧洲传统体系”(European scheme),“距离型体系”(distance scheme)和“时针型体系”(clockwise scheme)。

       “欧洲传统体系”可以追溯到1750年(或1751年)的马德里,当时每个街区(Manzana)分配一个号码,街区内的房屋连续不断地再进行编号,寻访者要知道道路名称、街区编号和房屋编号才能找到对应的房屋。(1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欧洲城市如伦敦(1765年)、哥本哈根(1771年)、巴黎(1779年)、日内瓦(1782年)、柏林(1797年)、维也纳(1806年),佛罗伦萨(1808年)先后引入这种原始的编号方式,(12)逐渐形成了一套风行欧陆的门牌号体系,即道路两侧分列单双号,沿街每一个独立的建筑物分配一个号码,路口、小巷一般不分配号码,该体系适合建筑密度、建筑变动频率较低的情况。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的拓宽和延长、建筑物的扩建和重建越发频繁。到了19世纪后期,原有的门牌号体系已经不适合大部分欧洲大城市的需求了,于是新的编号方式“距离型体系”应运而生,核心的变化在于每个号码占据相等的宽度,也就是要求门牌号数值不仅要反映对应建筑的序号,还要反映它到道路起始点的距离。

       “距离型体系”是19世纪以来最为主流的门牌号体系,许多城市都是以此为基础再针对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其中以美国西部城市的门牌编号方式最具代表性。美国城市相对欧洲城市较为年轻,尤其是西部城市往往先规划街区,再修建房屋,这为门牌编号创造了方便。19世纪末修建的美国城市多采取网格式规划,例如犹他州首府盐湖城,整个城市平面被划分为若干个规整矩形。中心城区以摩门教大礼拜堂为中心,每一个标准街区都是边长占据50个门牌号的正方形,每一条东西、南北干道直接以100的整数倍号码命名(参见图1),街区序号占据百位和千位,街区内的门牌号占据十位和个位,规则清晰明了。由于门牌号数值仅与到起始点距离有关,建筑物的改变对门牌号不会产生影响。

       “时针型体系”是最为罕见的门牌号体系,具体表现为:道路两侧不分单双号,由起始点开始,先沿道路一侧某一方向连续不断地编号,到某一个转折点,编号跳跃到道路另一侧正对面的位置,再按原先的反方向连续不断地编号直至回到起始点正对面结束,即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环绕道路一周。该编号方式据称起源于1799年的普鲁士,目前在北德城市如柏林、汉堡还有遗存。(13)这样的编号方式在现代城市中缺点暴露无遗,一旦道路延长,新增路段根本不可能被纳入原有的体系。在除德国外的其他国家,采用该编号方式的多为小路,最著名的例子是伦敦唐宁街,该路长度极短,两侧建筑稀少,首相官邸10号东隔壁就是财政大臣官邸11号(参见图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