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儿腹泻,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仁婷,永靖县中医院

原文出处:
健康之家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病菌感染、消化不良、寒冷刺激等,严重时会出现重度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且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以往,小儿腹泻大多以西药治疗为主,最常用的药物为蒙脱石散、益生菌、锌制剂等。但是近几年来,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理疗方案的应用频率也逐渐增加,通过调节肠道蠕动功能、消除消化道黏膜炎症反应等,起到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文将小儿腹泻病临床新观点与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什么是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大多发生在5岁以内的小儿身上,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逐渐增多、性状发生改变,且还伴随着发热、呕吐以及进食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患儿会出现重度脱水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尽早发现产生腹泻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导致腹泻发生的细菌主要为侵袭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空肠弯曲菌等。这些细菌侵入小儿肠道后,会在肠道表皮细胞上持续繁殖和附着,并释放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与上皮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不但能激活患儿体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合成环磷腺苷,抑制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且会导致肠液持续增加,造成电解质与水分不均衡,最终发生腹泻。

      病毒感染:引发小儿腹泻的主要病毒包括轮状病毒、冠状病毒以及诺如病毒等。这些病毒侵入小儿肠道后,会一直黏附在小肠绒毛顶端的上皮细胞,使得上皮细胞变性,致使肠黏膜脱落,进而大幅度降低肠道吸收和消化功能,导致难以吸收电解质和水分,引发腹泻。

      2.非感染因素

      天气突变,小儿胃肠一旦受到寒冷刺激,会因消化功能出现紊乱而引发腹泻。饮食不合理也会引发腹泻,如人工喂养小儿时,没有固定时间、过早予以脂肪类食品、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此外,小儿体内的乳糖酶活性降低或严重缺乏,会导致肠道对乳糖吸收不良,进而引发腹泻。

      小儿腹泻的治疗

      在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中,病毒引起的占50%,细菌引起的占30%左右。非感染性腹泻通常都是以喂养不恰当,非特异性疾病为主。

      1.饮食治疗

      由于小儿肠黏膜的通透性比较强,分泌和蠕动功能相对较差,所以很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为了能够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对严重腹泻以及呕吐的患儿可考虑暂时禁食。但禁食时间不能过长,通常在12小时内即可。在禁食期间,应注意对小儿液体的补充,等到小儿的呕吐、腹泻症状好转后,即可恢复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原则为由稀到浓、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到病前的水平。对于轻型腹泻,尤其是营养不良的患儿,通常不使用禁食措施。

      通常是观察和巡视患儿,并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输液速度过快,会引发患儿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输液速度过慢,会影响患儿失水、酸中毒的及时纠正。如果为感染性腹泻,还需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患儿每次排便后,要用温水清洗外生殖器、会阴部以及肛门周围的皮肤,以免发生尿道、会阴部以及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定期为患儿翻身,避免肺炎和褥疮的发生。在患儿呕吐时,帮助采取正确的侧卧位,并及时消除口腔、鼻道内的呕吐物,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3.液体疗法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小儿腹泻比较常见的情况。适当为患儿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仅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措施,还是抢救重度小儿腹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静脉液体疗法:主要适用于中度和重度脱水,中度以上的酸中毒,或是有效血容量减少和难以治疗的呕吐及腹泻患儿。第一天补充的总液量,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以及生理需要量这三个部分。输液步骤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和维持阶段。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主要是补充累积损失量,主要目的在于纠正已经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在维持阶段,主要包括补充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再次失水。补充累积损失阶段的输液应该注意定量、定性以及定速。其中,定量是根据患儿失水的程度,先估计24小时的补液总量,一般以总液量的一半为累积损失量;定性是根据失水性质,正确选择适合的液体;定速是根据失水程度和性质来判断输液的速度。第二天补液主要包括补充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等方面,同样要注意定量、定性以及定速。其中,定量是补充继续损失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0-30ml,以及生理需要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60-80ml;定性是补充继续损失量要用1/3-1/2张含钠溶液,生理需要量要用1/5张含钠溶液,补充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混合后大致为1/3-1/4张含钠溶液;定速指第二天的补充维持总液量,必须保持在24小时平均分配静脉滴入。

      口服补液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中度失水,以及酸中毒后呕吐不严重的患儿。有关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用含一定量的葡萄糖、3-甲基葡萄糖以及半乳糖的电解质溶液,与含甘露醇、木糖以及果糖的电解质溶液进行比较,补充了前者的消化道对、Na+以及Cl-的吸收能力比后者明显增强。ORS口服盐溶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2-3g/L,可有效促进其所携带的、Na+以及Cl-被消化道吸收。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出现渗透性腹泻;如果葡萄糖浓度较低,会大幅度降低消化道对、Na+以及Cl-的吸收能力。ORS口服盐溶液中钠离子含量为90mmol/L,是较为理想的应对细菌性腹泻的钠浓度,在临床上也可用来弥补腹泻所导致的失钠和失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