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地三分说”看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洲际想象

作 者:

作者简介:
艾仁贵,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开封 475001)。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认为海洋环绕的“人居世界”可分为三部分,将之命名为欧罗巴、亚细亚和利比亚,古罗马人继承了此划分方式并把利比亚改称阿非利加。中世纪前期,基督教吸收并融合了古希腊罗马的“陆地三分说”和挪亚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划分世界的犹太典故,欧亚非三大洲的洲际话语由此牢固确立。从本质上看,“陆地三分说”是欧洲中心主义对已知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它把文明与野蛮、自由与专制的对立以及等级观念,投射到世界不同区域及其民族身上,构成所谓“欧洲优越论”的逻辑起点。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3 年 02 期

字号:

       在陆地表面区域划分问题上,洲是沿用至今最重要的地理单位之一,它作为不可置疑的“地理常识”几乎被人们广泛接受。从源头上看,所谓“欧洲”“亚洲”“非洲”①概念及其划分,来自古希腊罗马人把已知世界分为三部分的观念,即“陆地三分说”(Tripartite Division of the Earth)。在希腊化时代,它被犹太思想家拿来与挪亚三个儿子划分世界的圣经典故对应,而后经基督教吸收融合,到中世纪前期被确立为主导欧洲的世界认知范式。近代以来,以欧亚非为代表的洲际话语,被欧洲以外的地区广泛接受,成为各自区域的身份认同,也是地缘政治和文明范围的奠基性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地三分说”既是一种地理分类和空间区分,有助于界定和识别世界不同区域,也是一种文化想象与认同构建,蕴含着自我与“他者”、空间与等级、话语与权力等政治内涵。虽然人们广泛使用欧亚非洲际话语,但学界对该话语的产生、接受史以及思想内涵研究不够。②本文拟从古典作家对“人居世界”的划分入手,考察公元前6世纪至15世纪末欧洲关于“陆地三分说”的历史演变,揭示背后蕴含的身份认同、权力关系和世界认知。

       一、古典作家对“人居世界”的划分

       早期文明伊始,人类就开始探索自身居住大地的形状、构造及划分,逐渐发展出被称为“地理学”③的学问。在希腊语中,“人居世界”(/oikoumene)是关于人类所居住世界形状和范围的概念,源自希腊语动词“”(意为“居住”)。实际上,该词是古希腊人对已知人类居住世界的总称,因此也被理解为“已知世界”(known world)或“熟知世界”(familiar world)。④由于材料匮乏,我们无法全面掌握“”一词在早期希腊的使用情况。该词主要被用来区分有人居住的世界和无人居住的世界,它的首次使用可能是在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大殖民时代希腊人与更大范围的人群遭遇之时。通过在地中海范围内长距离旅行和探索,古希腊人对地中海以及周边世界有了明确认知,其知识精英对已知世界及其形状进行勾勒,推动了“”概念的使用。⑤

       尽管《荷马史诗》没有提及“”一词,但该书为后来古典作家探讨“人居世界”的形状奠定了基础。在讨论阿喀琉斯之盾(Shield of Achilles)的章节中,⑥《荷马史诗》描绘了“锻造之神”赫菲斯托斯打造圆形世界之盾,整个大地被描绘为状若盾牌的平坦圆盘,其外围被一条大洋河环绕。公元前6世纪早期,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圆说”(Spherical Earth),即“人居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球面。⑦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对“人居世界”的划分取得重要突破,这得益于以米利都为中心的爱奥尼亚学派(Ionian school)的贡献。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前610—前546年)和赫卡泰乌斯(Hecataeus,约前550—前476年)等认为不存在单一世界大陆,“人居世界”被水道分为若干部分,这些部分被称为“洲”(),意为被宽阔水道分隔的大片陆地。⑧把“人居世界”划分为几部分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来自古希腊人的航海经验,古希腊水手进入爱琴海准备靠岸时,常把左舷方向称为欧罗巴,右舷方向称为亚细亚。⑨但古希腊人在“人居世界”的划分问题上还存在以下几大分歧。

       其一,陆地究竟应该分为两部分还是三部分。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利比亚应该被视为亚洲的一部分还是单独的一部分。⑩古希腊地理学家赫卡泰乌斯强调,“人居世界”由两部分构成,欧罗巴在北部,亚细亚(包括利比亚)在南方;但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利比亚是第三部分。(11)公元前5世纪,“人居世界”分为三部分的观念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希罗多德虽然对该观念表示疑问,但在《历史》叙述中仍沿用欧罗巴、亚细亚和利比亚三部分的表述。利比亚作为“人居世界”第三部分的直接有力证据是,公元前474年希腊诗人品达创作《皮提亚颂歌》,(12)把利比亚与欧罗巴、亚细亚并列,称为第三大洲。

       其二,几大洲的边界问题。几乎所有古典作家都认为,水道是洲际之间的分界线,但具体在哪里并不确定,仅有地中海作为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边界没有争议。关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边界,阿那克西曼德和赫卡泰乌斯认为是高加索的菲西斯河(Phasis);(13)随着希腊化时代地理知识的发展,这一边界被修订为塔奈斯河(Tanais,即后来的顿河)。(14)关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边界,人们通常认为是尼罗河。但希罗多德认为,把尼罗河作为利比亚与亚细亚的边界并不合适,因为尼罗河东岸也属于埃及;(15)少数古罗马作家把苏伊士地峡作为亚洲和非洲的边界,不过主流观点仍然认为两者的边界是尼罗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