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8.2;K7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22)05-0085-16 关于中华民国建立初期的中美外交关系问题,学界已有大量研究。既有研究多关注美国政府对民国重大事件的因应,如辛亥革命、承认中华民国、二十一条、参战及五四运动等。①民国初年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美国政府的远东和对华政策需考虑多重因素。其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一股需要特别对待的政治势力。②威尔逊政府如何看待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及其革命话语与行动?美政府官员对激进革命的理解如何影响他们对革命党人的认知与策略?这种态度与威尔逊政府在远东的整体考量和利益诉求关系如何? 海外学者对威尔逊政府处理一战前后各地革命多有研究,但仅有印度学者Nemai Bose针对美国政府与中国民族运动做出详细探讨。③国内学者较少关注威尔逊政府与革命党人的关系。高鸿志《威尔逊与北洋军阀政府》一书从多国文献中系统讨论了威尔逊政府的整体对华政策,并将其对革命党人态度的分析融入其中。吴翎君集中讨论孙中山第一次建立南方政府(1917)造成南北分裂局面之后的中美关系。另有论者简单梳理了美国政府对孙中山本人的基本认识。④从孙中山生平活动出发的传记性作品多有涉及美国政府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认识,然而并不系统。⑤ 此外,学界普遍将威尔逊政府对华外交视为典型的“理想主义”外交。本文则试图依托威尔逊政府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认识和对策的形成过程,指出这一“理想-现实”的二元对立不足以完全解释威尔逊政府坚定支持袁世凯及北洋政府的原因。事实上,威尔逊政府远东秩序设计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亲美的、稳定向共和发展的民国政权。这一目标既符合美国希冀在远东用中国制衡日俄的国家利益,也贴切威尔逊本人浓厚清教传统中同情弱者的道德色彩。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权力诉求和政治行动则与美国的这一目标和期望相互冲突。笔者认为,威尔逊政府在“二次革命”后即已形成其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负面认识,而美国政府及驻华使领馆官员对孙等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此后美国历届政府(1917-1927),他们对革命党人及其政权的轻视及遏制态度延续下来。本文将利用英美日的外交档案等资料,以日美关系为背景分析威尔逊政府对革命党人的认知,尝试以“他者”视角探讨美国政府对革命党人负面认识的形成过程。 一、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延续性及其考量 对美国而言,推动中国甚至亚洲改革并开放市场成为其解决国内问题的动力。⑥威尔逊执政之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原则是,维护中国形式上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反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使美国获得与其他列强平等的商贸机会。西奥多·罗斯福政府主张干涉中国政治,有经济扩张的野心,但其仅消极地强调门户开放与领土完整,即在东三省通过满足日本来对付俄国;而在行动上却并未准备参加湖广铁路借款。老罗斯福在与其国务卿海约翰的通信中指出,美国在华利益或不足以使美国卷入远东(当时主要指俄国)的战争。⑦塔夫脱在继任总统后,改采以财政投资作为武器向日俄等远东强国积极挑战,在中国(尤其是东北)担任警察角色,以抵制破坏门户开放的行为。老罗斯福与塔夫脱关于美国在远东和中国的政策和利益判断构成了此后将近四十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 威尔逊任职总统后,迅即在内阁会议中指出,美国需要在中国政策上走独立路线,同时维护海约翰的门户开放主张,保护中国抗拒其他大国的侵略。⑧一方面,威尔逊愿意继承之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另一方面,威尔逊认为,美国总统作为政治领袖,应该对国际事务发挥更主导作用,提升美国地位。⑨对已经面临生产与资本过剩的美国而言,中国众多的人口和未开发的市场资源是一个潜在的、发展贸易的绝佳场所。中国事务专家亨培克(Stanley K.Hornbeck)多次指出,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从开始即主要在商业和文化领域。⑩威尔逊屡次强调国际贸易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新任驻华公使芮恩施在与威尔逊的谈话中,正确把握了此点。(11)比较来看,威尔逊政府与前几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只是重点有所不同。往届政府把独立行动和与大国合作的政策结合,威尔逊则采取在特定场合与其他大国合作,同时更强调自主、美国“例外主义”的路线。(12)批判列强的“帝国主义”、道德上同情中国和维护美国的门户开放,此三点为威尔逊政府的对华政策提供了道德和利益正当化的基石。 只有一个具有稳定中央政府的中国,才有足够能力为美国的自由贸易提供稳定秩序和充分空间,为美国过剩的工业产品找到销路。中国的稳定发展又可防止远东大国要挟中国获取更多的特权、巩固各自的势力范围,进而让美国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日俄战争后美国逐渐提防日本。英国在其驻日和驻美使领馆的报告中就注意到日美关系及两国舆论的变化,分析日美开战可能性的报告出现。(13)美国试图通过与日本协商来明确划定双方在远东的利益底线与合作范围,双方签订多个重要外交备忘录来确认彼此的利益关系,如1905年塔夫脱-桂太郎备忘录及1908年鲁特-高平协定。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这一行动增加了美国的疑惧。(14)此时,美国的发展方向和重心在欧洲,其远东考量不在首位,美国仍需在与列强合作和独立自主行动路线中摇摆。(15)基于此,美国政府逐渐确立远东政策的三个原则:一是保障美国在菲律宾基本安全;二是提升和维护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三是平衡日本的权力和影响,尤其是日本的海军力量。(16)支持一个能够稳定政权的中国政府,同时避免与远东大国发生冲突,成为当时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特征。